首頁>專題>2025年地方政協全會掃描>全會觀察
向開放要動力 向改革要活力
——福建省政協委員為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建言
百舸爭流,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三明醫改、科技特派員制度、數字福建建設……過去一年間,福建深耕試驗田,7項改革經驗被中央改革辦推介,國內首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金磚國家服務專區上線運行,“絲路海運”聯盟成員達343家……全省蹚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改革之路,形成了一系列改革品牌。
“以改革提高開放水平,以開放提升改革質量,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近日,福建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期間,翻開省政府工作報告,“改革”二字不斷映入眼簾,引得委員們思考連連。
“關鍵之年”當有“關鍵之為”,當改革進入深水區,全省該如何繼續用好改革開放這個“關鍵一招”,為更高水平擴大對外開放再立新功?委員們的共識是:改革開放,是一條永不停歇的進取之路,要始終向開放要動力,向改革要活力,奮力推動福建全面深化改革行穩致遠。
“當前,全省雖然已實現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全覆蓋,但醫共體內部依舊存在著‘醫而不共’等情況。”作為一名基層醫院院長,李航委員認為,鄉鎮衛生院之間醫療資源共享不足是制約醫共體效能發揮的關鍵因素,要進一步建立靈活的利益分配機制,打破資源流動的壁壘,積極鼓勵衛生院之間開展互利合作,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從教30多年的福州市旗汛口幼兒教育集團園長林寧寧委員緊跟著提出,要針對群眾普遍關注的“托育市場混亂無序”難題,探索更加靈活多樣的托育服務類別,特別是發揮公辦幼兒園學位富余、師資力量強、基礎硬件好的優勢,培育打造一批示范性托育機構,推動“托幼一體化”再上新臺階。
發展新質生產力,既是改革命題,也是開放命題。中國銀行福建省分行行長黃新斌委員建議,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大力支持傳統產業“智改數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廣應用,同時打造適配創新型企業多樣化、個性化需求的金融服務模式,為加快建設“數字福建”、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注入金融動能,協同助推科技強省、先進制造業強省建設。
省政協主席滕佳材表示,要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政協工作創優提效,深化“為閩協商 為民服務”特色品牌打造,推進三級政協協商議題共答、品牌共育、機關共建,為福建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本報記者 王惠兵)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