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5年地方政協全會掃描>政在協商
讓三湘四水成為令人向往的心靈之約
——湖南省委書記與委員共商文化融合發展
2025年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們要把握文化融合發展的大趨勢,讓文化在融合發展中煥發出更為強大的感染力。”近日,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參加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民進、九三學社、文藝、特邀界聯組討論,“文化”成為委員們現場多次提及的高頻詞。
《新劉海砍樵》《一念·辛追夢》……2024年,湖南戲劇藝術與旅游緊密結合,全省新創大戲20余臺、小戲100余臺,為游客帶來了全新的文旅體驗。作為湖南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一級演員,葉紅委員建議,加快跨界融合,推動戲曲與農、文、體、旅、科等產業融合,深入挖掘并生動演繹湖南文化故事。借助VR、AR、AI等前沿技術,開發沉浸式、互動式文旅融合發展大劇,讓游客在虛擬與現實的交織中深度感受湖南文旅魅力,讓戲劇之美成為湖南文旅的新名片。
被譽為“千年瓷城”的湖南醴陵,孕育了豐富的陶瓷文化。劉冉委員建議,盡快制定醴陵陶瓷工業遺產保護與開發規劃。依托醴陵瓷谷陶瓷特色小鎮,創建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制定醴陵市陶瓷傳統技藝傳承創新規劃,并按照傳承技藝保護名錄、工藝流程、操作方法、傳承人等編撰一套醴陵陶瓷傳統技藝“瓷典”。
“張家界市的智慧旅游平臺從2022年7月開始構建,在省內已呈現出顯著的先發優勢。”卓亞委員從數字科技賦能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角度提出,盡快出臺湖南省數字科技旅游發展規劃,制定技術標準白皮書。開展“數字科技﹢文旅企業”的級別認定和梯度培育,打造一批具有湖湘特色的數字科技文旅品牌。
如何推動湖南省文博事業高質量發展?作為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成林委員分享了自己的看法:“要通過文化﹢科技,加強文物的活化利用工作。加快建設文博復合型人才隊伍,著力打造文博湘軍,讓文博事業真正能連古通今、對話未來。”
近年來,各種便利港澳青年在內地就學、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陸續出臺,為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搭建舞臺、提供機遇。港區湖南省政協委員莊偉茵在會上分享了這樣的場景:“一個9歲的小學生對我講,湖南的茶顏悅色真好喝,湖南的景色真美麗,湖南的革命先輩真偉大,長大了我也要當湖南的政協委員。”這讓莊偉茵更深切感受到,港澳委員就是要發揮“雙重積極作用”,以自己的愛國之情,影響青少年的愛國之心。
多位委員還圍繞優化義務教育資源配置、推進健康湖南建設、加強美麗河湖保護等議題建言獻策。
沈曉明認真聽取大家發言,要求相關部門研究吸納委員意見建議。沈曉明希望全省廣大政協委員多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和群眾聽得懂的語言,宣傳好、解讀好黨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既“眼觀六路”又“耳聽八方”,深入調查研究,開展民主監督,積極建言獻策,為湖南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貢獻更大力量。用好委員工作室、政協云等平臺載體,主動深入基層一線,及時反映群眾困難和心聲,助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幫助黨委、政府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湖南省委將一如既往支持人民政協工作,為全省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履職盡責創造良好條件、提供更多支持。
省政協主席毛萬春表示,全省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緊緊圍繞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部署安排,立足政協性質定位,發揮獨特優勢,持續提升“1453”履職實踐,筑牢思想基礎,廣泛凝心聚力,積極建言資政,深入服務群眾,在全省大局中彰顯更大擔當。(本報記者 劉洋)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