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5新春走基層>要聞
新春走基層 |幸福的河,幸福的人
新華社鄭州2月2日電 題:幸福的河,幸福的人
新華社記者古一平
春節假期來母親河黃河邊轉轉,是很多河南鄭州人的習慣。
寒風中,黃河花園口景區里,小商販叫賣著熱氣騰騰的小吃,來游玩的大人、孩子興致勃勃地參與射箭等路邊小游戲,四處洋溢著過年的熱鬧氛圍。
“一個人五塊,可以拉到黃河邊上去看看。”61歲的劉阿姨指著身邊有七八個座位的電瓶車說。等游客們上了車,劉阿姨細心地把車棚四邊的拉鏈都給拉嚴實了,才發動車子。
“1938年國民黨當局炸開了花園口,黃河沖開的口子超過1400米,淹了好幾個地方的百姓。”
“我的左手邊是將軍壩,清朝建的,紀念歷史上有名的治河官吏。”
電瓶車沿大堤向東緩緩行駛,劉阿姨打開了話匣子。
“我的右手邊是花園口水文站。”
“現在是枯水期,水面離最高時差兩三米。”
冬日的母親河靜靜流淌。劉阿姨一邊駕駛電瓶車一邊同乘客攀談。
“我家就在花園口村,離黃河邊50多米,從小就聽家里老人念叨這些。再有,這一行我已經干了20多年,天天跟游客講這些內容,已經很熟悉了。”
劉阿姨的話音突然被手機鈴聲打斷,一個脆生生的聲音傳來:“奶奶,快回家吃飯了。”劉阿姨一臉幸福地接著電話,一邊同乘客介紹,這是孫女叫她回家吃飯呢。
乘客問她過年給孩子們準備禮物了嗎?她笑著回答:“給四個孫輩孩子每人包了1000元的紅包。”
“我的普通話說得不好,你們可別笑話,能聽懂就行了。”劉阿姨操著一口濃郁的河南普通話,對從沈陽來旅游的一對母女說。
“現在黃河邊越來越好看了,來黃河游玩的人也越來越多。等黃河調水調沙,你們再來看,壯觀得很。”
電瓶車行經的途中,一幅紅色條幅在風中招展: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完)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