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5新春走基層>要聞
新春走基層|幸福院里的幸福年
新華社呼和浩特2月3日電 題:幸福院里的幸福年
新華社記者哈麗娜
正月初六,陽光明媚。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平地泉鎮花村互助幸福院里充滿歡聲笑語。老人們有的聚在活動室下象棋、玩撲克,有的三五結伴在音樂室內排練節目……
“住在這里的老人,最年輕的60歲,最年長的90歲。老人們一起嘮嘮嗑兒、下下棋,每天過得充實幸福。過年期間,餐廳做了黃燦燦的油炸糕、熱騰騰的大燴菜,老人們吃美食、看節目,可開心了。”今年79歲的村民張德禮高興地說。
烏蘭察布市60歲以上人口占比達30%,是內蒙古老齡化程度較高的盟市,特別是在農村,留守老年人多、養老設施不夠齊全等問題較突出。為彌補農村養老服務不足,2012年開始,烏蘭察布市探索農村養老新模式,在全市各旗、縣、區建設互助幸福院,邀請60歲以上的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和貧困老人入住。
“2012年底,花村互助幸福院建成,我和老伴是第一家登記入住的。我們分到了一間42平方米的磚瓦房,隔成里外兩間,干凈寬敞。”張德禮說。
花村互助幸福院入住對象是來自平地泉鎮9個村、20個村民小組的低保戶、五保戶、殘疾戶以及整合搬遷村莊的農戶。院內有42平方米和28平方米兩種戶型,室內暖氣、水沖式衛生間、廚房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室外有5平方米涼房、2平方米菜窖,每戶門前還預留了菜地。
“老家沒有的,互助幸福院都有,免費住,每年只需交電費和水費。”張德禮說。
為進一步提升互助幸福院的管理服務水平,察哈爾右翼前旗創新管理模式,由鄉鎮黨委、政府從常住幸福院的人員中選擇熱心、群眾威信高且身體健康的擔任院長,全面負責院內管理服務工作,關心照顧院內老人生活,同時接受院內老人監督,遇到重大問題及時向村、鎮匯報。
“村委會辦公地點就在幸福院,平時有需要解決的問題,村干部、駐村工作隊積極幫助解決,大事小情都能在幸福院內部得到解決。目前花村幸福院入住老人116人,入住率達到100%。”花村黨支部書記朱曉軍說。
在烏蘭察布市化德縣長順鎮刀拉胡洞村互助幸福院文化活動室內,烏蘭牧騎隊員正在為老人們表演節目,活動室內掌聲和歡笑聲不斷。
文化活動室常年免費開放,老人們可以在活動室內下象棋、演奏樂器等。村里還成立文體娛樂隊,定期邀請電影放映員為老人播放電影,邀請烏蘭牧騎等為老人們帶來精彩的文藝演出,豐富老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以前村里沒有什么文化娛樂活動,我和老伴兩個人就在家窩著。現在大家都住得近,看看電影和文藝演出,能從中學到不少新詞,掌握許多新知識。”79歲的村民陳庭權說。
目前,烏蘭察布市在各個幸福院均設置圖書閱覽室和文化活動室,配備音響、電視、棋牌等設備,提供文化服務;設置健身活動場所和場地,配備必要的健身器材,方便老人及周邊居民開展健身活動。
“經過十幾年發展,烏蘭察布市共建成互助幸福院475處,有效緩解農村老年人集中養老問題,讓老年人的獲得感更足。”烏蘭察布市民政局局長吳云霞說。(完)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