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履職一年間
履職一年間丨全國政協委員王桂林:為了創新源泉充分涌流
王桂林(左二)就推動新型儲能科技產業發展到企業調研。
作為一名扎根科技創新領域30多年的“老兵”,我始終相信,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不應是“物理疊加”,而應產生“化學反應”。過去一年,我堅持把履行崗位責任和委員責任有效結合起來,圍繞“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這一核心命題,深入粵港澳大灣區30多家企業、科研院所調研走訪,了解企業的創新需求和發展瓶頸,既以科技工作者的專業視角解剖創新梗阻,又以政協委員的擔當為產業升級建言獻策,努力讓實驗室的“驚濤駭浪”轉化為生產線上的“靜水深流”,提交的多件提案、信息獲得采用,交出了一份讓自己滿意的履職答卷。其間有奔波、有忙碌,更有提案建議得到采納落實的滿足。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與當前科技創新發展需求相比,創新資源分散、產學研協同不足、創新要素在高校院所和企業間雙向流動不暢仍是“瓶頸”。在調研中發現,不少企業對投入大、周期長的原始創新“不敢碰”“不愿碰”。
“原創技術投入就像走鋼絲,十年磨一劍的風險誰愿扛?”為此,我及時撰寫《以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信息,提出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聯合體,建議讓企業擔任“鏈主”,強化科技領軍企業“引領者”地位,將高校的“書架”與企業的“貨架”貫通,引領產業鏈上下游融通創新,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如果說企業是創新的主體,那么企業家就是創新生態中不可或缺的“主角”。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企業家友好型的營商環境有的地方不盡如人意。基于這樣的背景,我在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提交《像尊重科學家一樣尊重企業家》的提案,建議保障民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享有平等待遇,營造穩定的政策環境,增強企業家信心。提案內容經媒體報道后,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響應。新華社客戶端轉發相關文章,6小時瀏覽量超100萬,總閱讀量超150萬。
回首2024年履職路,我深感責任重大,也倍感自豪。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我將繼續為推動構建企業主導的企業家、科學家、投資家同頻共振的創新生態鼓與呼,讓更多科技“盆景”成長為產業“森林”,共同譜寫科技和產業融合發展的春天。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廣州市政協副主席 王桂林)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