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宏觀 金融 行業 國企 民企 人物 新資訊

首頁>經濟>聚焦

春江水暖“數”先知

——全國政協委員解讀2025年中國經濟開年“成績單”

2025年02月18日 14:02  |  作者:本報記者 孫琳 李元麗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從“規模紅利”到“質量紅利”的歷史性跨越

看點一

商務部數據顯示:2025年春節期間,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4.1%,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5.8%。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持續顯效,全國各地掀起“換新潮”。

解讀: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劉尚希:

2025年春節消費市場的亮眼數據,不僅是消費回暖的信號,更折射出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深層邏輯。4.1%與5.8%兩個增速背后,“以舊換新”政策成為關鍵變量——數碼、家電與汽車三大領域超預期的補貼申請量,揭示了消費市場從“數量擴張”轉向“質量迭代”的質變趨勢。這一現象的本質,是以政策杠桿撬動存量市場的結構性升級,其意義遠超短期消費提振,更指向經濟高質量發展范式的系統性重構。

傳統消費刺激政策多聚焦于“增量需求”,通過價格優惠或消費券擴大購買規模,但“以舊換新”創新性在于精準激活“存量替代”需求。消費者并非被動接受補貼,而是主動選擇以智能終端、節能家電、新能源車替代舊產品,這反映出供需兩側的深層協同:政策補貼降低置換門檻,企業則以創新產品承接需求。這一模式打破了“刺激-透支”的短期循環,構建起“需求升級-技術革新-產業躍遷”的可持續鏈條。同時,“以舊換新”溢出效應正重塑產業生態。政策通過補貼引導,將消費者偏好與產業轉型目標深度綁定,使市場成為技術升級的“加速器”。這種政策與市場的“共振效應”,標志著中國消費驅動模式從“需求側管理”轉向“供給側改革﹢需求側升級”的雙輪驅動。

當前數據已印證“以舊換新”的短期效能,長期可持續性更需依賴制度創新。當“換新潮”從節日消費延伸到日常場景,中國經濟的增長動能將真正實現從“規模紅利”到“質量紅利”的歷史性跨越。

我國新能源汽車“上半場”取得了很大勝利

看點二

春節期間,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呈現出強勁增長態勢。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汽車產銷累計分別完成3128.2萬輛和3143.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7%和4.5%。其中,新能源汽車繼續快速增長,年產銷首次突破1000萬輛,銷量占比超過40%。

解讀: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 苗圩:

新能源汽車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我國出口的“新三樣”中,有兩樣與新能源汽車相關。我們在新能源汽車的“上半場”取得了很大的勝利,但是我們不要“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真正決定勝負的是以智能化為代表的“下半場”。

未來幾年,世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在智能化浪潮的驅動下,有可能像過去智能手機發展一樣,大部分的傳統手機企業已在競爭中被淘汰。目前,汽車領域也基本到了這個階段,我們很多車企對接下來“智能化”階段的競爭認識還不到位,沒有給予足夠重視。接下來的“智能化”競爭中,要充分發揮應用場景豐富的優勢。以互聯網發展為例,這種原創性、顛覆性的技術,大多數是美國領先中國,但是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則是中國超過了美國。

展望未來,人工智能的應用還將給我們帶來更大的發展機遇。迎接人工智能在汽車上的應用,還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我們要鼓勵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和投入,鼓勵頭部企業引領行業繼續下大力氣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去訓練車載操作系統和智駕的車控系統,打通“端到端”的技術,打造整車的計算平臺。打好以智能化為代表的“下半場”,建設汽車強國,實現汽車行業高質量發展,我們期盼著那一天,在不久的將來很快會實現!

春節民航數據反映居民消費信心回升

看點三

民航局數據顯示:2025年春節假期(1月28日至2月4日)全國民航累計運輸旅客1824萬人次,日均228萬人次,比2024年春運同期增長2.9%。國際方面,春節假期期間日均保障國際客運航班1888班,比2024年春運同期增長24.6%。

解讀: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用航空局原局長 馮正霖:

與往年相比,今年春運民航熱門航線仍集中在“北上廣蓉”樞紐機場之間,連接三亞、昆明等“避寒游”航線和哈爾濱、長春、烏魯木齊等“冰雪游”航線需求旺盛。三四線文旅城市出行熱度高漲,潮汕、福州、無錫、閬中等具有濃郁中國傳統春節特色的文旅城市旅客吞吐量顯著增長。

得益于中國免簽“朋友圈”進一步擴大,跨境出行需求也有較大幅度增長,國際航空市場正在穩步復蘇。春節假期期間,全民航累計保障航班14.5萬班,比2024年春運同期增長7.1%;航班正常率96%,同比提高3.4個百分點。可以預見,隨著進一步推動實施支付便利化等便利外國人來華措施,優質的民航服務將拉動國內國際消費需求進一步增長。

總體來看,2025年春節民航數據的亮眼表現,不僅體現了中國民航業的韌性和高效運營能力,也反映了居民消費信心的回升和出行需求的強勁增長。隨著國際航線的進一步恢復,民航業有望在2025年迎來更全面復蘇,為中國經濟增長和消費升級提供重要支撐。

消費升級趨勢已從城市向農村延伸

看點四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假期(1月28日至2月4日),全國郵政快遞業攬收和投遞快遞包裹超19億件。其中,攬收快遞包裹11.45億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1%。

解讀:

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郵政局原黨組書記、局長 馬軍勝:

國家郵政局公布的這一數據不僅展現了郵政快遞業的強勁增長,更折射出中國經濟消費市場開年的“開門紅”。

首先,快遞數據印證消費市場活力十足。春節期間,快遞包裹量的大幅增長,尤其是攬收量的顯著提升,表明消費者在節日期間的消費熱情高漲。無論是年貨采購、禮品寄遞,還是線上消費的持續升溫,都反映出中國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和活力。

其次,快遞業保通保暢助力經濟復蘇。面對春節假期人員流動大、物流壓力大的挑戰,郵政快遞業依然保持高效運轉,確保了寄遞渠道的暢通有序。這不僅保障了節日期間民生物資的及時供應,也為消費市場的節日繁榮提供了有力支撐,進一步助推了經濟回暖和社會發展。

最后,快遞數據揭示消費升級趨勢。春節期間,快遞包裹中不乏高品質、個性化商品,反映出消費者對品質生活的追求。同時,農村地區快遞業務量的快速增長,表明城鄉消費差距正在逐步縮小,消費升級趨勢已從城市向農村延伸。

展望未來,隨著“大力提振消費”的政策發力落地,中國消費市場有望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快遞經濟作為連接生產和消費的重要紐帶,也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全年旅游經濟一路生花有望高開高走

看點五

2025年春節假期期間,國內旅游收入及出行人次同比提升。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2025年春節假期8天,全國國內出游5.01億人次,同比增長5.9%;國內出游總花費6770.02億元,同比增長7.0%。

解讀: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 戴斌:

2025年春節假期期間,旅游市場繁榮、創新、優質、有序,多項指標創下歷史新高。特別是假日期間,農村居民出游人數為1.23億人次,人均出游0.27次,同比增長7.9%,農村居民出游人數占國內游客總人數的24.6%。市場下沉趨勢明顯,實行普惠旅游的現實意義更加明顯。

總的來看,2025年春節假期,旅游市場呈現以下特征:一是從“過年旅游”到“旅游過年”,闔家團圓和親情守護一直都是春節假期永恒的主題。二是“歡樂春節”全球共享,出入境旅游市場數據再創新高。三是北冰雪、南避寒“雙向奔赴”,溫泉、康養等旅居產品熱度上升。四是大眾旅游全面發展時代,旅游消費趨于理性,游客更加追求“反內卷”的生活松弛感。五是世界級旅游目的地不一定要有多少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也不一定要由專家根據標準打出高分,但是一定要有游客能夠具身感受到的開放、包容、共享、真誠、善意和溫暖。六是文化、藝術、科技正在以顯而易見的速度重構旅游體驗和消費場景。七是從“悅人”到“悅己”,春節旅游呈現出更多的“情緒消費”特征。八是旅游目的地調控節假日客流有了更多手段,治理市場秩序更加從容。

總之,一路生花的春節假日奠定了全年旅游經濟高開高走的市場基礎,將有力提振旅游強國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信心。

電商平臺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節點

看點六

2025年春節期間,我國線上電商市場異常火爆。商務部數據顯示,網上零售額實現5.8%的同比增長。線上電商平臺的家電、通訊器材等品類,銷售額大幅增長,同比增長超過10%。

解讀:

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 曹鵬:

2025年春節期間網上零售額實現5.8%的同比增長,這得益于幾方面因素:新一輪“以舊換新”政策拓展了品類,帶動手機、平板等“電子年貨”成為今年春節的消費新趨勢;白條分期等豐富便捷的支付服務,進一步優化了消費體驗,降低了消費門檻;首個非遺春節帶來了旅游文化、賀歲電影等春節熱點帶來了消費熱潮,帶動了地方特產、非遺和國潮、旅行用品的消費增長。

作為一個長期工作在消費領域一線的技術人員,我明確感受到了消費市場的活力在持續增強,也體會到技術創新發揮的重要作用。技術創新打造了精準洞察消費需求的傳感器、新產品新服務誕生的孵化器、不斷拓展消費場景的放大器、有效提升消費體驗的優化器和顯著提升產業效率的加速器,加速了我國電商的發展。

中國作為全球線上滲透率最高的大型消費市場,有條件構建數智供應鏈,通過供需高效對接帶動市場高質量發展。消費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環節。在政策積極引導、產業持續創新、消費者信心不斷提升的共同推動下,消費者會擁有更好的消費環境,更豐富多樣的消費場景,更貼心的產品和服務,整個產業也會構建出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電影市場成功是我國文化產業崛起的先聲

看點七

2025年春節檔電影市場成績斐然。自1月29日正式上映以來,《哪吒之魔童鬧海》已創造多項紀錄,票房(含預售)達100億元,在全球影史票房榜上排名穩居前20位。截至2月13日,2025年春節檔票房已超過150億元,創下歷史紀錄。

解讀:

全國政協委員、希肯國際文化集團董事長 安庭:

2025年春節檔電影市場成績斐然,這一成績不僅反映了消費者的信心回升,也展示了中國文化產業尤其是電影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潛力。具體體現在:

消費升級趨勢明顯。春節檔電影票房的突破性增長,表明了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在不斷提升,電影作為一種文化消費形式,其市場的火爆態勢,也反映了消費者對于高質量文化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相關產業持續發展。電影市場的繁榮不僅推動了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如影視制作、發行等,也促進了相關文化產業,如廣告、旅游等行業的大幅增長,形成相互合作、互利互惠的可持續發展形式。將創新與多元化相結合。2025年春節檔電影題材多樣,涵蓋了喜劇、科幻、動畫、歷史等多種類型,滿足了不同年齡層和興趣群體的需求。同時,國產電影在內容創新及制作水平上大幅提升,成功吸引觀眾走進影院,也提升了國產電影的口碑和影響力。多元素融入,展現文化自信。開年春節檔電影題材,融入了如歷史故事、神話題材等眾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2025年春節檔電影市場的高光時刻,讓世界看到了中國電影的無限潛力,也讓我們更加堅定了文化自信。

總之,2025年電影市場的成功是中國文化產業崛起的一個縮影,是中國經濟韌性和消費潛力的體現。開年電影市場的成功也為其他文化領域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更為文化產業未來發展注入了強大信心與動力。

我國開源大模型將促進全球AI技術普惠化

看點八

國產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今年春節火爆出圈,讓世界對中國AI力量刮目相看。1月17日發布的第5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12月,中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的用戶規模達2.49億人,占整體人口的17.7%。截至目前,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超4500家,核心產業規模已接近6000億元。

解讀: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 余曉暉:

一組組數據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發展的速度。當前,我國基礎通用大模型與行業大模型研發應用進展快速,智能基礎設施不斷夯實,在初步構建起較全面的人工智能產業體系的同時,潛心技術創新,闖出了一條發展人工智能的新路。

具體來看有三方面顯著成效:一是核心技術和發展模式實現重要突破,推進全球人工智能發展邁向新階段。國內大模型發展勢頭強勁,在推理模型等重要方向上已處于并跑階段。特別是,近期DeepSeek在模型算法和工程技術優化的體系化創新,探索了一條以算法和模型架構優化為基礎,高度重視數據質量與規模的發展新模式,引發業界對規模定律的重新思考,對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具有突破性意義。二是加大開源貢獻,促進全球普惠。中國人工智能企業在崛起的同時,高度重視對開源生態的貢獻。DeepSeek-V3和R1均為開源模型,在全球最大的代碼托管網站GitHub上的星數已超越OpenAI,龍頭企業紛紛在AI服務平臺上部署該模型。我國開源模型的崛起,有利于各國加速應用場景廣泛創新和快速落地,促進全球AI技術普惠化。三是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縱深發展。人工智能在工業和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應用案例逐步增多。

編輯:李律杉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少妇毛多水多视频 | 五月天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 亚洲中文字幕一美不卡 | 一区二区在线线欧美 | 亚洲欧美在线人成最新按摩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