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履職一年間
履職一年間 | 全國政協委員金宏偉:我在上海“促三交”
金宏偉(右)與信教群眾在一起
“你們雖然來自外地,遇到問題也不要著急。有困難可以提出來,我們都會幫助你。”不久前,幾位從西部省市來上海的穆斯林同胞找到我,說自己在上海開店經商做生意時,因為家庭內部瑣事,或與他人產生磕絆,感覺很是苦惱,希望我能從中提供幫助。我一邊耐心聽取他們的問題,一邊找到癥結所在,并耐心、細致地做好說服工作。
我是上海的一名阿訇,曾在上海小桃園清真寺、滬西清真寺任教職,現主持滬西清真寺教務工作。滬西清真寺坐落于上海市普陀區,每逢星期五和開齋節、古爾邦節,這里是本地與外來流動穆斯林同胞參加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因此,主動與穆斯林同胞建立良好友誼,積極配合黨和政府做好團結引領工作,反映他們的呼聲訴求,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就成了我平時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正是因為這一次次的交流解釋工作,讓身為宗教界全國政協委員的我,對過去一年的履職和“促三交”工作有了深刻感悟。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增進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必由之路。上海的流動穆斯林同胞雖然人數不多,但聯系面廣、輻射面大。他們是城市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傳員,也是展示國際大都市對外開放的鮮活形象。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上海的流動穆斯林同胞數量不斷增加。他們情況各異,既有擔任電子、金融、房地產等行業的高級主管,也有在商海騰挪施展身手、長袖善舞的行商坐賈,還有些是以小生意維持生計的群眾。不同行業不同地域的流動穆斯林群眾,需求不同、習俗存在差異,這也給我做好信教群眾服務工作帶來了很大挑戰。
為使外來流動穆斯林同胞盡快融入當地社會、深切感受到“家在上海”的溫暖,我積極發揮阿訇的特殊優勢,利用主麻日禮拜講“臥爾茲”等機會,緊密結合上海城市的歷史與現實,引經據典,深入挖掘闡釋教義教規中的積極內容,正面引導和宣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互相尊重、與人為善、團結合作”“關愛他人和社會”等道理,并進行形式多樣和富有人情味的交流互動,取得了不錯效果。
日后,我會牢記身為宗教界政協委員的使命職責,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議政建言、履職盡責,把“促三交”工作與弘揚城市精神品格結合起來,攜手共建各族群眾和諧共融的幸福美好家園。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 金宏偉)
編輯:張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