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履職一年間
履職一年間丨全國政協委員鄂曉梅:用好調研“傳家寶” 夯實履職“基本功”
鄂曉梅(左二)在賽罕區人民法院調研。
2024年,是我作為少數民族界別全國政協委員履職的第七年。
提案是政協委員履職盡責的重要形式,在提案的選擇上,我始終堅持服務中心大局,緊緊跟進重點領域,并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作為法學院教授,我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國際貿易領域,在邊境口岸多次調研的過程中,我關注到邊民貿易發展中的一些問題,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提交了一件關于加快推進邊民互市貿易進口商品落地加工試點擴圍工作的提案,得到了商務部等部委的重視和答復。
作為少數民族界別的政協委員,民族領域法律法規的完善、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等問題一直是我比較關心的領域。2024年,我提交了關于搜集、整理、保護和挖掘少數民族文字古籍文獻的提案,全國兩會后,我繼續深化細化我的建言。同年3月,我就這個問題與相關單位如民委古籍研究辦公室、博物館、檔案館、圖書館、出版社等單位的專業人員進行了一次座談,了解傾聽專業人員的相關體會和建議。作為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委員,去年4月,我赴銀川參加了全國政協民宗委指導、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舉辦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討會,并作了題為“挖掘、弘揚民族古籍文獻中的民族團結進步思想,引導各族人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發言,與委員、專家、實務工作者進行深入交流。我的提案也得到了國家民委全國少數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的認真答復,研究室的同志多次與我交流并向我提供了很多有益的資料。我也根據調研、交流所獲得的信息,進一步修改細化了我的建言,并將最后成果提交給了相關部門。通過這些履職工作,我感受到,在一件提案的生成以及成熟過程中,離不開各級政協、相關部門以及提案承辦單位等的配合與支持,一件好的提案可以說是集體努力的成果。
在履職過程中,我也深刻地感受到,調查研究過程中獲得的翔實的第一手資料是寫好提案的扎實基礎。因此,我積極參加各級組織開展的專題調研活動,也自發進行調研。2024年,我參加了三次全國政協以及自治區政協組織的調研,到內蒙古近10個盟市進行調查研究。今年2月,在自治區法院系統的支持下,我到呼和浩特市賽罕區人民法院進行調研并圍繞基層法官隊伍建設等問題與基層法官們進行座談。對我來說,每一次調研,都是進一步深入了解區情國情、傾聽群眾聲音、發現真問題的寶貴機會。
2024年11月,我還受邀參加了全國政協民宗委組織的專家協商會,與民宗委領導同志、委員、專家學者一起就民族宗教相關問題進行深度協商。我也感受到,協商需要集思廣益、需要真知灼見,更需要委員具有“言之有物、言之有據”的履職本領,而能力不足、本領恐慌是擺在每位委員面前的現實問題。因此,加強學習、提高履職能力對每一位政協委員來說都是一項重要的任務。2025年,我將繼續加強學習,提高履職能力,努力交出一份優秀的委員“答卷”。(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大學法學院教授 鄂曉梅)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