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4年度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履職風采
腳上有泥 心中有數 筆下有策
——訪2024年度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獲得者張文明
新春伊始,全國兩會又將至。去年,他提交的提案被列入重點提案進行督辦;今年,他又開始為參會忙碌了起來,搜集材料、座談調研……他表示將進一步履行好委員責任。
他就是2024年度全國政協優秀履職獎獲得者、華東師范大學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副院長張文明。
“能夠獲得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我深感榮幸與責任并存。”當記者連線張文明并向他表示祝賀時,他卻謙虛地表示:“優秀履職獎榮譽屬于所有在參政履職工作一線默默耕耘的委員同仁,屬于那些深入調研、直面問題、勇于擔當的政協委員。”
“今年雖然是我成為全國政協委員的第三年,但我一直是人民政協的一員。”張文明解釋道,“2009年,我成為上海市普陀區政協委員,2017年成為上海市政協委員。同時也是上海市人民政協理論研究會的理事,因此對政協工作比較熟悉。”
“提案是政協委員履職的重要載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政協委員履職的主線。”從2009年至今,張文明始終將履職視為“終身課題”。“這份責任感,既源于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情感,也源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堅定信念。”因而,在履職過程中,他始終要求自己做到“腳上有泥、心中有數、筆下有策”。
“不沾泥土香,哪能接地氣。”在參政議政工作中,張文明秉持“建真言、提良策”的原則,堅持從群眾關切中提煉真問題。“作為委員,我覺得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第一手資料,在此基礎上撰寫提案,發現真問題;必須以科學的方法提煉問題,區分個體問題和群體問題、局部問題和整體問題、政策問題和群眾感受問題等,最終提出建設性建議;提案關注的問題要有連續性,要結合自身的專業。”
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張文明根據自己承擔的致公黨上海市委會與華東師范大學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多年持續關注的留學歸國課題,在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提交了《關于留學歸國人才引進政策從“筑巢引鳳型”向“以才育才型”轉變的建議》,后來與其他幾件相關提案一道被全國政協列為2024年度重點提案,并為此舉行了“加大國際人才交流與培養,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重點提案辦理協商會。
張文明表示,他的建議在去年被媒體報道后,引起了較大的社會反響。此后,他收到了很多海外留學精英人才的電子郵件,詢問歸國發展的相關問題。“作為早期留學歸國人員,我現身說法鼓勵更多海外人才回國發展。”
此外,結合參與長三角教育現代化研究成果,張文明還提出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的建議,強調在區域協同中破解資源分配難題,讓教育公平等問題得到科學論證,并提出切實有效的對策建議。
“全國政協的平臺讓我能夠更直接地將智庫研究的成果轉化為國家治理的相關政策建議,同時也推動我在調研中不斷修正理論框架,形成‘實踐—研究—政策—實踐’的良性循環。”張文明表示,履職過程既需要始終保持對國計民生的熱感受,也需要“冷思考”、善謀策。“這些提案的落地,離不開扎實的調研基礎和對政策邏輯的深刻把握,相關對策建議都是從微觀角度提出可操作的政策建議。”
靈感源于日常、履職永不掉線。張文明生動詮釋著一名優秀政協委員的職責。“未來,我將繼續以自己的實證研究為基礎深入基層、關注民生,持續關注農業農村現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等議題的研究,推動建言獻策等履職工作更有意義更有成效。”張文明說他將進一步發揮智庫專家的作用,為政協工作貢獻更多參政議政成果。(記者 孫金誠)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