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4年度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履職風采
深耕田野間 情牽“三農”夢
——訪2024年度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獲得者杜志雄
在廣袤的農村大地上,杜志雄始終用雙腳丈量土地,用真心傾聽民聲。他的臉上,刻著陽光灼曬過的堅韌;他的提案,洋溢著泥土的芬芳;他履職的步伐,伴隨著每一次深入的調研、宣講與建言,永不停歇地前行。
“我深知農民的不易。”出身農家的杜志雄,對農村有著割舍不斷的深厚情感。1981年8月初的一個下午,得知自己考上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專業時,杜志雄正在安徽銅陵老家的田里搶收晚稻。如今杜志雄的時間,仍有相當一部分是在農村調研中度過的。接受采訪之前,他剛從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勐伴鎮河邊村參加鄉村建設與現代化的調研回來。
正因長年浸潤在鄉土中,杜志雄的目光總是更加留意鄉村中具體的“人”過得好不好。
“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2024年12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召開后不久,杜志雄第一時間向公眾進行解讀:“如今,在糧食產量越來越穩定后,我們更加注重產量提升能否給農民帶來實際增收。要千方百計推動農民增收。”
會議中強調的“啟動實施中央統籌下的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等舉措,令杜志雄十分振奮。成為全國政協委員后,杜志雄按照“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的要求積極履職,先后4次在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專題協商會和對口協商座談會上,分別就高標準農田建設、糧食產銷區省際間橫向利益補償機制、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以及加快農村土地利用制度改革等問題發言。“可根據各省糧食供需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采用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為主的縱向補償和農田建設區域補償為主的橫向補償相結合的方式。”2023年4月,全國政協“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雙周協商座談會上,杜志雄建議。
而對于鄉村治理這一問題,杜志雄同樣思考很多。“如今,農村中老年人越來越多,如果孝文化的作用發揮得越來越好,能助力解決農村養老問題。”“鄉村治理,不能只是把現代管理因素簡單地引到農村去,要發揮傳統鄉土文化在鄉村治理當中的作用。”杜志雄的想法樸素:“要讓農民真正受益。”
2024年,杜志雄不僅參加了全國政協圍繞“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新型城鎮化”等議題組織的專題調研,更是具體承擔了政協年度重大課題“農業農村現代化融合發展”的研究任務。
面對“這樣奔波是否感到疲憊”的詢問時,杜志雄淡淡一笑:“只有真正了解農村的現狀,才能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我要深入農村一線,收集第一手資料。”
即使不在農村調研的時刻,杜志雄也認為,自己作為農業界別的政協委員,肩負著傳播黨的聲音、宣講國家政策的重要使命。每當國家發布“三農”相關政策,他總是積極宣傳并細致講解。
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后,作為中國社科院宣講團成員,杜志雄在機關、高校和科研機構等場合進行宣講。在十四屆全國政協第二期委員讀書活動中,杜志雄還擔任了“鄉村振興”讀書群群主,每次探討“三農”工作,他總能迅速切入要害,條理清晰地分析,不乏對農村的熱愛與思考。
面對所獲榮譽,杜志雄謙遜地說:“我所做的只是履行一名委員應盡的職責,這份榮譽既是對我過去工作的認可,也是鞭策我繼續前進的動力。”
“政協委員履職,既要從小切口進入,更要把具體的小切口問題與國家治理全局、與‘國之大者’緊密結合。”杜志雄說:“作為政協委員,我將繼續深耕農村,心系鄉村振興,從田野到會場,從調研到提案,都全力以赴,不負政協委員的身份。”
(記者 張園)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