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本報記者劉彤提問。 記者 田福良 攝
“發言人您好,我是人民政協報全媒體記者。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了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請您介紹一下,全國政協是如何學習貫徹三中全會精神的?下一步還有哪些具體的安排、舉措?”
3月3日下午3點,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人民大會堂一層新聞發布廳舉行,大會新聞發言人劉結一回答中外媒體記者提問。連續高舉了5次手之后,主持人終于把目光投向我。接過話筒,我提出了本報關注的問題。
“謝謝你的提問……全會召開后,全國政協圍繞《決定》中14個重點領域部署的300多項改革舉措,推進調查研究、考察視察和協商議政……”
新聞發言人的回答讓我的思緒瞬間回到本報記者為報道全國政協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而采寫的一篇篇文章——有全國政協召開的宣講報告會,有各專門委員會組織的學習座談會,也有相關界別委員的專訪稿等。雖然報紙上呈現的文字有限,但背后隱藏的卻是本報記者認真采訪、深入思考、不斷打磨的努力和汗水。
整場發布會持續約70分鐘,共有12家中外媒體提問。仔細聽下來,我發現媒體同行關注的問題、新聞發言人回答的內容中都閃爍著本報記者的身影——
比如,一些媒體關注全國政協如何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如何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對此,劉結一列舉了過去一年來全國政協開展的調查研究、協商議政活動。其中,本報記者就出現在全國政協“加快推進創新藥物和高端醫療設備的研發與臨床應用”雙周協商座談會上,并采寫多篇報道。還有“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落實情況”視察調研、“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重點提案督辦調研等,我的同事跟隨委員們深入一線,用手中的筆時刻記錄著調研組的真知灼見;
比如,有媒體關注全國政協圍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劉結一提到了2024年委員們赴山東、山西、河南等地,深入博物館、文化古跡、古城街區、研究機構、高校院所開展專題調研。關于文化議題的報道是本報亮點版面之一。2024年,本報文化領域的記者參加了“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重點提案督辦調研、“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專題調研等,并采寫了深度報道,傳遞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民族自信與精神追求;
比如,有媒體關注全國政協在推動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方面發揮了哪些作用。巧合的是,我不久前剛剛跟隨全國政協“科普萬里行”活動赴香港、澳門。此次科普活動與調研充分結合,一方面,邀請全國政協委員武向平、徐星、蔡榮根分別圍繞宇宙起源、古生物學、天體物理學等前沿領域,為港澳地區部分學校師生開展科普講座、互動交流,另一方面,調研港澳地區部分科創園、高校,詳細了解當地推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產業協同發展的情況。所見所聞,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粵港澳大灣區涌動的青春與活力;
再如,有媒體關注到“進政協”活動。過去一年,我的同事多次參加“進政協”活動,有的承擔翻譯、接待等工作任務,有的作為記者參與報道,通過稿件、視頻、圖片等方式,生動反映全國政協深入踐行習近平外交思想,積極開展民間外交、智庫外交、公共外交所作出的探索實踐;
……
這場新聞發布會讓我倍感親切。作為記者,不僅是記錄者、聆聽者,更是參與者、見證者,這何嘗不是一種榮光?(記者 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