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
新華社記者趙文君、古一平、王靖
5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工作任務進行了部署。國務院新聞辦當天召開吹風會,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
設定5%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出于哪些因素考慮?
“今年設定5%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符合中國實際,符合經濟發展規律,是可以實現的。”
他說,要看到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態勢還在不斷鞏固拓展,經濟發展累積了很多積極有利條件,宏觀經濟政策和各方面政策舉措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同時,實現這個目標,也絕非輕而易舉,必須付出非常艱苦的努力。
宏觀政策如何體現“更加積極有為”?
“今年的報告提出‘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是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調控思路的延續。”陳昌盛表示,從取向看,首次提出“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將連續實施了14年的“穩健的貨幣政策”調整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就是要向全社會傳遞清晰有力的宏觀政策信號。
陳昌盛說,報告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宏觀調控思路的創新。比如明確提出,強化宏觀政策民生導向。把提振消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且強調促進消費和投資更好結合。宏觀調控中重視資產價格,把穩住樓市股市寫進總體要求。強調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于人”、服務于民生。這些宏觀政策創新旨在通過形成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在穩增長、穩就業中更好地促進高質量發展。
“今年報告把物價漲幅預期目標調整為2%左右。”陳昌盛認為,在當前我國物價下行壓力大于上漲壓力背景下,向全社會和市場強化價格指標的導向作用,努力通過各種政策推動物價溫和回升,這樣既可以保障老百姓基本生活不受影響,同時也有利于提振市場預期、促進企業增加投資。
如何全方位擴大內需?
“報告特別強調要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就是要
今年重點推動哪些領域改革?
報告提到的改革舉措涵蓋面很廣。
如何激發各類經營主體內生動力?
報告提出有效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需要政策發力,更需要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
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有哪些部署?
“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就是要著力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一些卡點堵點,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更好暢通國內大循環。”陳昌盛說。
報告對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作出了專門部署。陳昌盛介紹,今年的工作重點可以概括為“五統一、一破除”。“五統一”,就是要著力推進統一的基礎制度規則、統一聯通的市場設施、統一的要素資源市場、統一的商品服務市場、統一的市場監管。同時,進一步規范地方經濟促進行為、招商引資行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真正破除地方保護。
“人工智能+”有什么樣的發展藍圖?
陳昌盛表示,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就是要抓住這次人工智能技術突破的機遇,使我國的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規模優勢充分結合,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廣泛應用,努力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走進千家萬戶。
陳昌盛介紹,有關部門正在抓緊部署,今年重點要抓幾方面工作。產業賦能方面,要讓人工智能盡可能在工業、農業、服務業中利用起來,積極支持大模型在垂直領域的開發和應用。終端應用方面,報告提出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場景培育方面,今年將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在確保安全前提下,加快人工智能在低空經濟、教育培訓、醫療健康等多場景應用。
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哪些新舉措?
報告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推出不少新舉措,包括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更大力度穩定和擴大就業,強化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抓好校園學生餐、平臺外賣安全監管等。
對社會上關心的“一老一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