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以來,共收到提案6019件,立案5091件,辦復率99.9%,向1800多位委員寄發提案辦復證書。”3月4日,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所作的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講到“提案辦復證書”時,在場的政協委員報以熱烈掌聲。
據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辦公室相關負責同志介紹,這是全國政協首次向委員寄發提案辦復證書,表達對委員辛勤履職、支持提案工作的致謝。
凝聚著委員智慧和心血的提案,經過認真辦理,一大批意見建議被采納,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舉措,為黨和政府科學民主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充分展現了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在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
“去年年底,我收到提案辦復證書時先是略感驚訝,因為之前從未收到過類似的文件;閱讀完證書上的文字,得知我去年提交的關于加強荒漠化防治和綠色富民協同等提案已辦復,政協提案委員會還表達了衷心感謝,交織著榮譽感、責任感、使命感的暖流頓時涌上心頭。”站在人民大會堂東門外的臺階上,全國政協委員魏源送回憶起不久前收到證書時的激動心情,“這張證書體現了全國政協對委員工作的認可,我已經將它珍藏起來了。”
提案是履行人民政協職能、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的重要方式,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協助黨和政府實現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重要渠道。
一張提案辦復證書,記錄著政協委員扎實調研的堅實足跡。從機器轟鳴的工廠車間到麥浪翻滾的田間地頭,從書聲瑯瑯的校園課堂到煙火氣十足的社區街巷,過去一年間,廣大政協委員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傾聽民意。可以說,每一件提案背后都凝聚著委員的汗水、智慧和心血。
全國政協委員杜明燕向記者介紹了提案背后的調研過程——2024年5月,她參與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主題調研;9月,圍繞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結合呼倫貝爾文旅產業發展實際,撰寫了1.5萬字的調研報告;10月,參與了圍繞“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主題的協商議政;11月,同內蒙古圖書館工作組,歷時11天、行程數千公里開展集中調研,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文化敘事“添薪加柴”……
提案辦理協商是人民政協協商民主的重要形式,是提案者、提案承辦單位、政協組織及有關方面為增進共識、推動政協提案辦理開展的協商活動。
一張提案辦復證書的背后,同樣反映著提案辦理協商的過程。2024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蔣勝男提出了《關于推進農村婦女土地權益保障,促進性別平等與鄉村振興的提案》。“當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正在征求意見,在提案中建議將農村婦女的土地權益以及集體福利權益寫進這部法律當中。提案審查立案后,很快交辦到相關部門。”
蔣勝男的提案提出后,先后收到了全國政協提案委發來的收到提案和提案立案情況的通知函,提案承辦單位也多次與她溝通聯系,充分協商交流提案內容,高度重視其中提出的意見建議。2024年6月28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明確規定:“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不得以婦女未婚、結婚、離婚、喪偶、戶無男性等為由,侵害婦女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的各項權益。”對此,蔣勝男倍感榮幸。
真誠的對話、高效的溝通,正是有了政協委員、政協組織與提案承辦單位密切充分的坦誠協商,才讓閃爍在提案之中的“金點子”,結出了辦理成效的“金果子”。
政協委員是政協工作的主體。人民政協作用發揮在委員、活力展現看委員、事業發展靠委員。充分發揮委員的主體作用,增強委員通過提案履職的獲得感與榮譽感,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把人民政協建設成為委員之家、民主之家、團結之家的實際舉措。
近年來,十四屆全國政協強化“提案不在多而在精”的理念,著力提高提案的精準度和含金量。通過拓寬委員知情明政渠道、建立提案全流程反饋機制、評選公布年度好提案等有效措施,引導鼓勵委員不斷提出優質提案。
一紙溫暖的證書,承載著沉甸甸的責任與擔當,既表達著認可與肯定,也飽含著鼓勵與期許。受此鼓舞,全國政協委員必將加倍努力,更加積極地通過政協提案聚焦“國之大者”和民之關切,多建睿智之言、廣獻務實之策。(記者 廉維亮 見習記者 曾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