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 題:始終保持弄潮兒的角色——
新華社記者朱基釵、楊依軍
正值驚蟄,春意萌動,萬物生長。3月5日下午,
“90后”的李肖娜代表,已經是一名老社區工作者了。自從大學畢業,已經在基層一線工作了12年。
她所在的海連社區位于連云港市老城區,這些年,從一個硬件差、設施舊的老社區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全國民主法治示范社區”。
“我擔任
“社區規模有多大?改造得怎么樣?加裝電梯普遍吧?老百姓意愿強嗎?”對社區里的事,
胸懷“國之大者”,心系“民生小事”。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
從社區治理談到社會工作,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百戲之祖”昆曲傳唱600年,歷史上幾度式微,乘著新時代春風,正發出盛世強音。
江蘇省演藝集團有限公司的柯軍代表12歲學習昆曲,在這一行摸爬滾打40多年。在發言中,他談到了守正創新讓傳統戲曲重煥光彩的體會。
“保護傳承戲曲藝術,既要不忘本來,又要開辟未來。傳統戲曲只有扎根人民,才能枝葉常青。”柯軍介紹:“青春版《牡丹亭》,20多年演出500多場,收獲觀眾百萬,無數年輕人被‘圈粉’,一出戲普及了一個劇種?!?/p>
“青春版《牡丹亭》,確實年輕人愛看。舞臺、服裝、人物,都非常美。”
傳統戲曲表達了真善美的情感,既能做到古今對話,又能實現中外共情。
柯軍告訴
“這些讓我體會到,對美好的向往是人類共通的情感,昆曲等傳統戲曲可以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很好地交流、交心、交融,是中華文化走出去一張有魅力的名片?!笨萝娪懈卸l。
振葉以尋根,觀瀾而索源。燦爛的文化,輝映著悠悠歷史,照耀著漫漫長路。
2023年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興業。此次,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技要打頭陣。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也是人民生命健康的有力保障。
南京市第一醫院副院長張俊杰代表,是一名心血管病醫療專家,同時也是一名轉化醫學領域的科技工作者。
張俊杰向
“聽了你的發言,很感慨!現在我國的醫療水平、醫療衛生器械的水平已經趕上國際先進水平了,你講的心血管這方面的手術,就是一個典型?!?cb-tag-proofread data-id="20" data-level="2">總書記說。
撫今追昔,感慨萬千。“上個世紀90年代,我們國家心臟搭支架手術的能力還不行?!?/p>
“你看現在,支架的價格也降下來了,材料國產化程度也
醫療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一個國家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縮影。
江蘇省科技廳廳長
“科技創新,江蘇是有重要地位的,跟你們的經濟實力相匹配。北上廣、蘇浙,包括現在一些中部地區,像安徽、湖北等,都是這樣。”
科技創新,世界百年變局的“關鍵變量”,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總的來講,我們要走科技創新的道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使我們國家能夠在現代經濟大潮中始終保持弄潮兒的角色?!?/p>
匯通江淮之氣概,暢達黃海之遼闊。江蘇以占全國1%的面積、6%的人口,創造了10%以上的經濟總量。
在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圓滿實現‘十四五’發展目標,經濟大省要挑大梁。江蘇作為第二經濟大省,在挑大梁上要把握好以下著力點。”
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在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上勇爭先;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走在前;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
一系列要求具體而明確,彰顯期望之高、使命之艱、責任之重,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既指引一域又謀劃全局。
“希望江蘇落實好挑大梁的責任,努力取得新的更大成績。”會場里,
時代大潮浩浩蕩蕩,中國式現代化日月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