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一大早,全國政協委員、山西省壺關縣龍泉鎮劉寨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程玉珍已駕車行駛在村路上。窗外山巒起伏、白雪皚皚,她顧不上欣賞雪景,只想第一時間到村里的蔬果基地看看。
等到了花卉大棚、蔬菜大棚,程玉珍懸著的心終于落地。“蔬菜、鮮花沒有受到凍害侵擾,運輸訂單照發不誤。”程玉珍笑著介紹,如今,這兩大產業已成為劉寨村因地制宜發展的支柱產業。
談及村里的新氣象,程玉珍的臉上總是神采奕奕。而她初到劉寨村上任時,卻是另一番場景。“14年前,全村路寬不過一米五,新房不足十一間。外地客商來收農產品,別的村收購價是8毛錢,我們村卻僅有4毛錢,就因為劉寨村山高路遠。”程玉珍說。
重任在肩的程玉珍,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建房、修路,“當時,周圍的人都說我是‘癡人說夢’,我講,只有敢做夢,才有實現的可能。”
要致富,先修路。但修路的錢從哪里來?
為了“圓夢”,程玉珍自掏腰包,將自己經營的美容院抵押貸款了150萬元。程玉珍說:“一方面,村里修路確實需要錢,另一方面,也想讓自己下定決心,干脆‘自斷后路’,踏踏實實干好這件事。”
一年多的時間,她帶著大伙風里來、雨里去,硬是挖山、填溝,修通了一條通往壺關縣城的公路。“道路開通的那一刻,很多村民都哭了。”程玉珍說,正是得益于國家的政策支持和村民們的信任,劉寨村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貨物往來暢通無阻,一座座新房拔地而起。
“村民們的腰板也挺直了,過去有陌生面孔來,村民們都是低著頭避著走,如今有外地游客或客商出現,他們都會主動上前打招呼。”程玉珍笑著說,現在,她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共享美好生活的夢想,正在逐一變為現實。
基礎設施建成了,鄉村產業也要發展。為此,程玉珍又將履職的重點放在了壯大村集體經濟上。
“我們自從成立了酒廠,很多年輕人紛紛回村。150多人的團隊里,有不少本科生、研究生,他們開直播、做銷售,先進的理念很值得我們學習。大家經常一起交流討論,每次走在村里,都感覺生機勃勃。”程玉珍笑著和這些年輕人講:“我們劉寨村是個有夢的地方,希望你們能繼續造夢,實現更多夢想。”
年輕人的“金點子”正在不斷涌現。他們計劃今年打造酒鄉文化和養老文化,吸引更多游客來體驗民俗、垂釣、采摘、釀酒、影視拍攝等,鄉村旅游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鋪開。
如今,程玉珍又將劉寨村的“夢”帶到了全國兩會上。“希望能分享交流經驗,也想建議各地探索與當地資源稟賦條件相契合、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集體經濟實現形式,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激活農村集體資源要素。”程玉珍還建議不斷提高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聯農帶農能力,通過以大帶小、以強帶弱的模式,實現市場化、專業化運營,帶動周邊村民實現共同富裕。(記者 徐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