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經濟社會全面低碳轉型還面臨哪些挑戰?”“綠色轉型還有哪些潛力可挖掘?”……3月7日,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環境資源界界別協商會上,這些問題都能找到答案。
會上,委員們圍繞“持續推動‘十五五’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議題展開討論,并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有關負責同志深入交流。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不僅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也是解決我國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基礎之策。在委員們看來,全面綠色轉型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增添新色彩,也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新保障。
近年來,我國的綠色低碳轉型之路步伐堅實。
“我國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潔發電體系。”提起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發展成就,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辛保安自信滿滿。
有數據為證。“十四五”以來,我國新能源發電占我國新增發電裝機的77%。建立全球規模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2024年累計成交量超5.5億噸。
不僅能源體系含“綠”量不斷提升,生態環境“含金量”也持續增加。
“我國資源型城市占地級市總數40%以上,煤炭城市居多,山西等地礦業經濟貢獻率超50%。‘十四五’以來,國家投入超1100億元推動資源型地區轉型,修復生態、優化產業、改善民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武強在會上表示。
盡管成績斐然,但委員們也坦言,“十五五”是我國碳達峰目標的兌現期,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仍面臨新形勢、新任務。
“當前,距離全面實施碳排放雙控制度僅剩9個月時間,任務艱巨。‘十四五’碳排放強度下降目標為18%,完成‘十四五’碳排放強度下降目標形勢嚴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根生表示。
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委員們也紛紛給出建議。
李根生建議,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系統謀劃、分層落實,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分階段、分步驟積極穩妥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
“要多措并舉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在充分發揮煤炭煤電兜底保障作用的同時,提升油氣供給保障能力,并大力推進非化石能源高質量發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溫樞剛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閔慶文建議構建農業綠色發展技術體系。“重視新技術研發,聚焦農業新質生產力培育,研發基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人的農業信息技術和面向生物育種、生物肥料、生物農藥、生物防控的農業生物技術。”閔慶文說。
從能源到農業,從綠色制造到城市轉型,委員們的真知灼見為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提供了深刻見解與清晰思路。與會的部委相關負責同志回應表示,委員提出的建議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前瞻性,將認真研究、積極吸納。
(記者 王菡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