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象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是培養德智體育美勞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途徑。”景喜猷委員表示,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美育工作,美育浸潤行動取得一定成效。但他在調研中發現,目前仍存在社會美育資源較為分散、學校與社會美育資源對接不暢等問題。
整合社會美育資源是推進美育浸潤行動深入實施的關鍵舉措。為高效配置美育資源、發揮美育資源最大效能,景喜猷提出,要聯合教育部門、文化部門、藝術機構等,打造社會美育資源共享平臺。整合包括美術館和博物館展覽信息、藝術講座資訊等各類美育資源,形成統一的資源共享與協同合作機制。“還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根據用戶需求和興趣,精準推送美育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如何實現學校與社會美育資源充分對接?景喜猷建議,推動學校與美術館、博物館、藝術院團等社會美育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共同開展美育項目。同時,培養專業美育師資隊伍,由社會美育機構選派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藝術工作者參與教師培訓,提升教師美育專業水平。
“此外,要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美育實踐活動,讓美育活動進社區、進學校,激發大家對美育的興趣和熱情,共同營造良好的社會美育氛圍。”景喜猷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