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
3月7日下午,窗外春寒料峭,但特邀香港人士界委員小組討論的會議室里氣氛熱烈,委員們結合自己的工作和經歷就如何鞏固“三大中心”地位,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積極建言獻策。
委員們紛紛表示,“一國兩制”為鞏固“三大中心”提供了制度保障。充分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鞏固提升“三大中心”地位的必由之路。
從事金融行業40多年的李君豪委員,深知“香港要做好國家金融安全的‘防火墻’”的重要性。他建議,筑牢金融防火墻,加強風險監測預警機制建設;強化人民幣國際化樞紐地位,積極發展離岸人民幣國債市場,將香港打造成為全球唯一離岸人民幣數字結算中心;優化監管機制,激發市場活力。
香港要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更加緊密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施維雄委員表示,要依托“一國兩制”獨特優勢,將香港建成規則對接、技術領先的國際數據樞紐,鞏固超級聯系人的地位。還可依托粵港澳大灣區現有合作機制,探索數據跨境安全互認規則。構建制度創新高地,在河套深港科創合作區試點“數據特區”。
“香港既要鞏固傳統產業國際地位,更要將粵港澳大灣區升級為全球綠色經濟規則的國際樞紐。”蔡黃玲玲委員建議,香港可借鑒國際“綠色港口”模式,利用天然優勢和基礎設施條件,制定綠色航運政策;鼓勵香港金融機構積極參與推動綠色航運和貿易相關的金融產品,促進綠色貿易與金融協調發展;建立“大灣區綠色航運貿易產業聯盟”,訂立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產業自由行實施框架。
作為金融強國關鍵要素的現實載體,香港要在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進程中繼續發揮獨特作用和重要功能。孫煜委員建議,支持香港強化離岸人民幣業務區域輻射,拓展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加快落實各項金融挺港惠港措施,持續完善支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政策體系。完善金融互聯互通機制,讓香港在國家金融市場改革開放中更好發揮“試驗田”和“防火墻”作用。
葉建明委員提出,進一步提升香港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擴大金融服務半徑,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提供更完善的跨境金融服務。充分利用區塊鏈、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技術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和安全性,努力把香港打造成為更具科技含量和創新能力的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的繁榮從來不是“等來的”,而是“拼來的”。李民斌委員堅信,只要我們以“國家所需”定向,以“香港所長”發力,用好“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香港“三大中心”地位不僅能鞏固,更能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大光彩!
(記者 白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