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首次提出文化“四力”,強調錨定建成文化強國戰略目標,不斷發展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國際影響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文化“四力”層次分明、各有側重,內涵豐富、意蘊深遠,以文載道、以文培元、以文化人、以文通心,環環相扣、渾然一體,共同塑造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顯著特征,指明文化建設的著力點、突破點。結合文化和旅游工作,就增強文化“四力”、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談幾點思考。
第一,增強思想引領力,就要善于講道理。以文載道,“道”就是思想、理論。文化產品、文藝作品要深入淺出地把道理講透,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古人講“大道至簡”,理論越徹底就越有說服力。要讓理論透徹淺顯、易于理解,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優化文藝創作服務、引導、組織,推出更多思想性、藝術性相統一的優秀作品,致廣大而盡精微,把大道理變成小故事,通過一臺戲、一首歌、一幅畫、一場展覽,深入淺出、形象生動地講清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蘊涵的道理哲理學理。
第二,增強精神凝聚力,就要以文化滋養心靈、固本培元,筑牢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國家之魂,文以鑄之。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元氣所在,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歷經磨難頑強生存、綿延發展,最重要的是文脈未斷、精神未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愈發需要文化凝神聚力。要高揚中華文化主體性,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賡續中華文脈,推動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共同建設好守護好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第三,增強價值感召力,就要以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持續增進全社會的價值認同。價值觀要得到認同,關鍵要發揮好文化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作用。文化產品、文藝作品極具感染力,能直抵心扉、穿透靈魂,讓人共情共鳴。歷史上,先賢先哲們把傳統價值理念融入詩詞歌賦戲劇等藝術作品,百姓言行常以藝術作品中的人、事為鑒,在由情入理中做到日用而不自知。我們應當學習前人經驗,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藝術化、具象化,融入文化產品、文藝作品,用貼近生活、可見可感的方式吸引人們主動接受、自覺踐行。
第四,增強國際影響力,就要以文化交流促進心相通、民相親,增進國際社會對我的認知認同。要充分發揮文化在助力國際交流合作中的獨特作用,全方位多層次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發展文化貿易、促進入境旅游,讓更多海外民眾感受中華文化魅力、感知全面真實中國,在這個過程中積極構建中國話語、中國敘事體系,更有力地宣介好中國主張、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好中國形象,不斷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