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母在西藏相識,我們姐弟三人在西藏出生、長大……”張驍委員生在西藏、長在西藏、發展在西藏,見證了西藏的點滴變化。
張驍兒時跟父母僅回過兩次山東老家,每一次的探親路,僅單程就花費半個月時間。
“先是從拉薩坐車到格爾木,中途翻過唐古拉山穿越可可西里,在無人區一走就是三四天。再從格爾木坐車到甘肅敦煌,再到當時的柳園站乘火車到蘭州,又從蘭州坐火車到陜西寶雞,然后,人們在這里分流南下或北上……”
今天,西藏早已由公路、鐵路、航空等構筑起四通八達、綜合立體的交通體系。不僅是交通建設,張驍還關注到西藏重大工程的建設進展。“前不久,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剛剛獲得核準,這一重大工程建設將直接帶動當地工程建造、物流運輸、商貿服務等產業發展,建成后還將提升電力、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水平。”
建設的奇跡直接便利了西藏人民的生活。說起今天,張驍眼中笑意濃濃:“在西藏吃到的蔬菜既新鮮又豐富,生活物資也極大豐富,這些都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呈現給老百姓。”
西藏經濟社會的繁榮,反映在生活體驗中,也體現在數據里。“1992年西藏GDP是33.3億元,2024年是2764.94億元。1994年西藏民營經濟經營主體只有幾百戶,到2024年已超過52萬戶。”
張驍從事審計、評估、稅務服務等工作有20多年,服務西藏當地的政府機關、央國企及體量巨大的民營企業主體,因而對每一次稅制改革成效有著清晰認知:“尤其2013年以來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改革、國地稅征管體系改革和大規模減稅降費,切合了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軌道。”
作為拉薩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會長,張驍與其他各地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的同仁一直保持著的密切聯系,也見證著在大家的支持和努力下,有關文旅、農業和數字貿易的新項目即將落地西藏,“大家去過西藏,關心西藏,熱愛西藏,也都正在相助西藏……”
在西藏生活55年的張驍深知今日繁榮之關鍵——在西藏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的幸福畫卷背后,是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全國各族人民的無私支持,以及西藏各族人民的艱苦奮斗。
(本報記者 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