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走出伊犁河,要到外面去見更大的世面。”回憶起兒時,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教育局招生與考試中心主任關芳芳委員說,這是姥姥常對她講的話。“那時,在大家心里,總是覺得走出去才會有更好的生活。”
“小時候,走出村子都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大家對外面的世界格外憧憬。”關芳芳回憶著兒時、說著當下,“而今,一切已大是不同。”
“我在好政策的幫扶下真的走了出去,讀了大學,見了大世面。同時,更讓我驚喜和感恩的是,畢業回到家鄉后,如今也過上了每天都能‘見世面’的好生活。”關芳芳說。
從縣政協委員、州政協委員到自治區政協委員再到全國政協委員,20多年的委員生涯,讓關芳芳更加直接了解到群眾生活的變化,在家鄉怎么見“世面”、見了哪些新“世面”?關芳芳娓娓道來——
“作為少數民族自治縣,我們看到了各民族一家親,和諧生活互愛互助的生動畫面。”
“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富足了,精神文化也愈發豐富了。村里很多長輩自發地去組織舞蹈隊,還經常被邀請到各地表演節目。”
“近些年,伊犁已經建立了愈發完善的旅游產業。我周圍很多人都因為旅游業的蓬勃發展,經營起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小店面,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
“交通更方便,路越來越多、越來越平坦。現在很多老百姓家里都配備了小汽車,出行自由、出行順暢已經完全實現。”
……
走出去越來越方便,走進來的越來越多。
關芳芳欣喜地向記者介紹,現在有很多在外讀書的孩子都愿意回到新疆工作了。“我想沒有什么比這更能證明新疆的飛速發展了。選擇留在新疆,是因為我們老百姓都感受到了屬于新疆發展的活力、動力、潛力。選擇來到新疆,是因為每一位朋友都會感受到,在新疆生活是安全的、舒心的、幸福的。”
(本報記者 朱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