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時代,我們要引導未成年人合理使用手機,攜手共筑未成年人手機防沉迷的屏障。”趙瑞峰委員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隨著越來越多未成年人擁有手機,手機沉迷也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完全禁止未成年人使用手機并不現實,目前手機已經成為未成年人接觸網絡的主要途徑,我們要認識到手機的工具性,盡量讓他們從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趙瑞峰說。
趙瑞峰還提起和兒子的一個小故事:“當時我兒子期末考試成績第一名,問他想要什么禮物,他說要買個關羽。關羽要怎么買?后來才知道關羽是某手機游戲中的人物。”
“我當時就認識到手機要疏,不能堵,與其一味擔憂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如幫助他們篩選優質內容。推薦一些學習類的應用和益智類的游戲,實現寓教于樂。”趙瑞峰說。
早在2018年,趙瑞峰就在兩會期間建議要因勢利導,加強對游戲產業監管的同時,在游戲中加點“文化大餐”,同歷史、地理等科普知識相融合,增加游戲的教育功能。
趙瑞峰還提到了去年大火的《黑神話:悟空》:“制作精美,還順便帶火了山西旅游,類似這樣的精品可以多出一點。”
在給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有價值信息的同時,趙瑞峰也表示,相關企業和機構也應承擔起應有的責任。
為此,趙瑞峰還專門進行了調研。“目前來看,一些頭部App廠商的防沉迷工具相對完善,但仍有一些App,未成年人能輕易繞過防沉迷系統,形同虛設。同時,未成年防沉迷系統用戶體驗、跨設備聯動、第三方應用兼容性以及詳細指導方面還有一定提升空間。”
“未成年人手機防沉迷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政府、家庭、學校、企業各方攜手并進,讓孩子們在互聯網時代健康成長。”趙瑞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