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國際物流樞紐中心和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在長期從事貿易行業的何嘉倫委員看來,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背靠祖國、聯通國際,具備建設大宗商品資源分配樞紐的條件,能夠更好地從服務國家所需、發揮澳門所長的角度出發,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一方面要‘從無到有’,澳門可依托橫琴建設中葡國際物流基地,布局海外流通設施,擴大進出口規模,圍繞大宗商品、電子元器件、中高端消費品等建設進口基地和監管場地,推動相關產業發展。”何嘉倫說,“另一方面要‘從有到優’,提質升級現有園區,形成融合進口、保稅倉儲、分撥配送、展示銷售及售后服務的貿易服務鏈,加快傳統貿易數字化改造,推動服務貿易數字化轉型。”
澳門雖無深水良港,但有自由港優勢,與大灣區內深水良港,如廣州南沙港、珠海高欄港等優勢互補。“建議通過區域協同,部署大灣區港口運輸通道建設,探索‘粵澳優勢互補、規劃協同’的良性發展局面,并結合大灣區機場共享國際貨運中心等多點聯動,打造‘海、陸、空、鐵’綜合立體多式聯運物流網絡。”何嘉倫說。(記者 徐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