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國各地教育部門在校園中探索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創新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但在學校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建議:
一、 將有關中華文化的形成發展歷史、民族文化內容與形式、多民族文化表現等知識貫穿于小學、中學及大學各階段的教材、課程及教學之中,努力探索和構建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明史教育,融匯于全學段的連貫性教育體系,幫助不同年齡層的學生逐步建構和完善對我國各民族共同創造的中華文化體系的認知。
二、 認真選取適合學校課堂使用的教材,豐富教學形式。全面推廣國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課程教材《中華民族大家庭》和指南,開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專題課程。在基礎教育階段,通過語文、歷史、思政等人文課程揭示中華文化的共同性,幫助學生理解和內化“我國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等正確的文化認同觀。在高等教育階段,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與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利用好公共藝術等課程,讓學生在行走的思政課中不斷增強對時代的感性認知,自覺樹立起中華民族多民族和合共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 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內容列入國家“十五五”規劃專項課題。加大“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理論、教育策略、教育路徑等方面的科學實踐和探索。進一步加大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力度,做好民族地區中小學教師的普通話培訓,并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學習和使用。加強師資培訓,引導教師準確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科學內涵和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