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一工機器人銀川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小龍是個很“鍥而不舍”的人。2023年首次履職全國政協委員時,他就立下目標:每年都要圍繞工業母機產業自主化建言獻策。
全國兩會召開前兩天,記者在裝備車間見到了正在與工程師們討論技術細節的王小龍,手中的筆記本密密麻麻寫滿數據和思考。多年來,他帶著對工業母機產業的深刻理解和使命感,不僅關注國內技術的突破,更在全球視野中找尋新機遇。
扎根裝備制造領域20余年,王小龍深知工業母機作為“現代工業心臟”的戰略意義,為此做了很多努力。
2023年,他呼吁構建“產學研一體化”協同創新體系,通過政策扶持引導企業突破細分領域技術瓶頸,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企業。令他振奮的是,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數控機床產業,多部門聯合出臺政策,大力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這說明我們的建議正在落地生根,轉化為實際行動。”王小龍說。
2024年,王小龍的視角更趨國際化。“參加國際展會時,我觀察到高精、高速、高效、高穩定性是全球工業母機的主要衡量指標。”他說,我們不僅要補短板,還要搶抓新賽道,在廣闊的國際市場中提升我國數控機床產品的信譽和競爭力。
王小龍發現,我國工業母機產業整體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尤其在高端領域,仍依賴進口,嚴重制約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他認為,應高度重視民營工業母機企業發展,加大支持力度,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王小龍建議,給予民營工業母機廠家更多應用場景機會,設立國產高端工業母機應用示范項目、應用評價體系,為推廣應用提供依據;在資金政策、人才方面給予民營工業母機企業更多支持;加大支持科研院所和高校同民營工業母機廠家深度合作和成果轉化,支持民營企業聯合科研院所和高校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承接工業母機關鍵核心部件研發項目、設立關鍵核心部件研發專項、承擔工業母機關鍵核心部件研發任務,突破“卡脖子”技術;大力鼓勵民營工業母機廠家“出海”發展,發力海外市場。
“隨著高質量發展的持續推進,對設備升級的需求將日益旺盛,這將為工業設備制造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王小龍表示,要緊緊把握這一歷史性機遇,推進工業母機產業鏈協同創新,打造動力強勁的工業“心臟”,從而推動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張倩 本報記者 范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