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最有條件,粵港澳大灣區擁有產業、政策、科研多重優勢,特別是深圳、香港的優勢明顯;二是最有需求,深港兩地人流物流往來頻密,在城市應急救援、文化旅游、技術研發和產業鏈互補等方面存在很多需求交集的空間……”兩會期間,談及粵港澳大灣區的低空經濟發展前景,全國政協委員、觀瀾湖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朱鼎健信心十足。他表示,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代表之一,其產業發展受到國家高度重視。2024年更是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低空經濟應用場景廣泛,涵蓋物流運輸、安防應急、商業飛行、旅游等領域,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尤其是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在傳統模式下旅游業潛力沒有充分被挖掘,我認為,可將低空經濟文旅品牌作為突破口,聯手打造‘空中看深港 一半青山一半灣’的特色文旅線路。”
朱鼎健在調研中還了解到,深圳集聚1700余家低空經濟產業鏈企業,形成完備產業鏈條;香港特區政府還成立專門“發展低空經濟工作組”,同時香港可以提供國際綠色金融服務(包括租賃、保險、出口信貸)等支持。而在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方面,深港兩地的物流配送、應急救援、旅游觀光等領域需求密集。
“因此,我建議有關部門對大灣區低空經濟聯動發展進行整體規劃,對發展目標、重點任務、產業協同等給予指導。”朱鼎健說,可將香港和深圳之間作為先行先試的試驗場,特別是在產業鏈互補、科技研發合作等方面進行規劃和政策引導,加速低空經濟產業化國際化。
朱鼎健認為,深圳和香港擁有優美的自然景色、標志性的城市地標,山、海、島嶼、城市建筑等應用場景豐富。文旅部門可聯手打造低空經濟文旅品牌,打造串聯兩地標志性景點,舉辦低空經濟主題活動,體現深港兩地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城市魅力。“在深港低空經濟旅游合作的模式成熟后,逐漸推動大灣區其他城市參與,實現‘天空之城’向‘天空之灣’的轉變,推動大灣區低空經濟與國際接軌,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朱鼎健說。(本報記者 劉圓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