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廈金大橋(廈門段)項目首件裝配式預制墩臺完成出運和吊裝作業,標志著海上主線橋梁進入裝配化施工新階段,開啟項目建設“陸海協同、智能拼裝”快速實施模式。
廈金大橋(廈門段)項目由廈門路橋工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建設,起于廈門本島,終點設置互通接入廈門翔安國際機場,同步建設翔安支線,路線全長約19.62公里,其中主線長17.34公里,翔安支線長2.275公里。由中交一航局負責全線85個墩臺(187個構件)預制及出運任務。

本次出運的裝配式墩臺為劉五店航道東側非通航孔橋墩臺,長18米、寬13.8米、高13.4米,重約3000噸。中交一航局建設團隊利用BIM虛擬建造技術建模,模擬生產過程,研發并應用“高精度構件匹配預制”“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等技術,實現裝配式墩臺預制毫米級精度控制;引入數字化施工技術,應用機械化、自動化、數字化手段進行預制工藝提升和管理模式迭代升級。

為全方位保障墩臺安全出運,中交一航局建設團隊研發大型智能化構件裝運平臺,創新采用“4000噸縱移斜船架及拉曳系統+液壓頂推臺車”組合工藝,并自主研發智能同步控制系統,進行船舶穩定性核算,實現預制墩臺精準移送至“半潛駁船9號”工程船,同時全方位評估拖帶航行風險,研究安全保障措施,在漳州海事局、廈門海事局、漳州海警局、廈門港引航站等單位的指導和協助下,完善墩臺出運方案,確保順利完成首件墩臺出運任務。

作為落實“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的國家重大戰略工程,廈金大橋(廈門段)項目是構建廈金“同城生活圈”的先手棋。項目全線建成通車后,將與翔安機場、廈金航線共同構建起對臺海陸空立體交通新格局,對福建省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