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法治>要聞
法治護航 為快遞包裝“減負”
新華社發
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是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3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國務院關于修改〈快遞暫行條例〉的決定(草案)》。
為何要對《快遞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進行修改?快遞綠色包裝治理還面臨哪些堵點?記者為此專訪了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郵政局原局長馬軍勝——
3月12日,備受關注的《國務院關于修改〈快遞暫行條例〉的決定(草案)》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審議通過。會議指出,針對快遞包裝問題對條例進行專項修改,有利于推動快遞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會議強調,完善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綜合性支持政策,有效降低包裝、回收、清洗、調撥等運營成本,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營造綠色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此次修改條例,對強化快遞包裝綠色治理、推進快遞行業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將為快遞包裝治理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郵政局原局長馬軍勝表示。
快遞包裝綠色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2018年5月1日,《快遞暫行條例》正式施行,條例就快遞發展保障、快遞服務規范、快遞安全等事項作了明確規定,在行政法規層面有效填補了郵政領域的立法空白。條例施行以來有效保障了快遞業高質量發展。
數據顯示,2024年快遞業務量超過1700億件,人均快件量超120件。快遞業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促進了國民經濟循環,便利了億萬商家和廣大民眾的生產生活。
但快遞業務量在不斷發展的同時,包裝物大量消耗資源、污染環境等問題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據介紹,快遞業包裝物主要包含運單、編織袋、塑料袋、封套、瓦楞紙箱、膠帶等,以及大量緩沖氣泡袋、氣泡膜、發泡塑料等填充物。
據測算,2022年快遞業產生的包裝廢棄物接近2000萬噸。其中,紙質類快遞包裝材料有90%能被回收利用,而塑料類快遞包裝廢棄物的再利用難度很大,特別是中西部和農村地區缺乏垃圾收集系統,塑料類包裝帶來的環境污染風險較高。
黨的十八大以來,郵政管理部門協同有關部門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積極推動快遞包裝標準化、循環化、減量化、無害化,推動制定出臺了多部快遞包裝規范管理方面的部門規章、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政策措施,開展了過度包裝、塑料污染等專項治理行動,取得了一定成效。
數據顯示,2024年,快遞中轉環節循環包裝實現全覆蓋,同城快遞使用可循環包裝比例達到9%,電商快件原裝直發比例穩步提升。248個產品通過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
生產端、使用端和回收端治理合力尚未形成
“總的看,快遞包裝治理有了一定的實踐基礎,也積累了一些經驗。”馬軍勝說。但他同時坦言,“從行政法規立法層面看,現行條例對快遞包裝問題僅有一條原則性規定,缺乏具體管理措施,與當前快遞包裝治理實踐和要求已不相適應。”
據了解,為推動快遞包裝治理,已出臺一系列關于環保包裝的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但制度規范多為指導性、倡導性、鼓勵性要求,相關標準也為推薦性標準,對包裝生產企業、電商企業和快遞企業等剛性約束不足。
作為全國政協常委,馬軍勝一直高度關注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曾在多個場合建議要強化全鏈條治理。今年全國兩會,馬軍勝還呼吁盡快修改條例,為快遞包裝治理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在馬軍勝看來,當前推動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主要難點在于——生產端、使用端和回收端治理合力尚未形成,對上下游企業的有效約束不足,部門之間、央地之間協同有待加強。
當前,快遞包裝的來源、性質多元。統計顯示,由郵政快遞企業自行包裝的僅30%左右,大部分制造產品和電商件不進行二次包裝直接交寄運輸;存在紙類包裝和塑料包裝兩大類,占比分別為55%和45%。
“因此,確保快遞包裝治理的整體效果,強化制造端、銷售端和寄遞端包裝協同治理十分必要、十分緊迫。”馬軍勝說。“快遞包裝問題,涉及快遞企業、電商企業、包裝生產企業和廣大消費者,單靠某一方面難以實現有效治理。只有明確責任、突出重點,齊抓共管、綜合治理,才能進一步加快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步伐。”
快遞包裝須全鏈條治理
當天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堅持系統治理、協同治理,夯實快遞企業主體責任,對上游生產企業、商家和下游消費者加強引導規范,推進全鏈條治理。
馬軍勝表示,要厘清各主體治理責任,建立健全責任清單,推動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分工協作、合力攻關”的工作格局;在社會面加強快遞包裝治理的公益宣傳,提高公眾的綠色包裝和減量包裝意識;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將快遞包裝納入行業自律范疇;快遞企業要夯實主體責任,制定快遞包裝操作規范、加強從業人員快遞包裝操作培訓,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快遞包裝物的回收利用。
記者注意到,我國快遞業存在海量的加盟商和基層網點,在行業綠色轉型過程中,他們往往以成本為導向,不愿投入過多資金和精力。而企業總部能對他們實行全程、全網集中調控,對行業綠色轉型進程有著基礎性、決定性作用。
馬軍勝建議,有關部門充分發揮企業總部重要作用,督促加盟商、基層網點認真落實行業生態環保統一管理責任,統籌兼顧基層網點生態環保成本,加強內部制度建設、綠色采購和規范操作等,構建總部與網點綠色發展利益共同體。
在繼續抓好快遞包裝治理工作的同時,還應強化生產源頭治理,規范商品生產環節包裝,按商品類別明確生產包裝標準。重點防范銷售環節過度包裝,按不同銷售渠道定制不同包裝。強化研發、生產、銷售、運輸環節的全過程聯動,創新研發商品和快遞一體化包裝產品。
馬軍勝建議制定貫通各環節、覆蓋各領域、關鍵指標和檢測方法相統一的快遞綠色包裝標準。進一步完善塑料替代、循環應用、減量包裝和廢棄處置等政策措施,細化限制快遞過度包裝要求,將快遞包裝操作規范落到實處。
“此次修改條例,將開啟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新篇章。”馬軍勝表示,“郵政快遞業及相關方面應統一思想,協同聯動,按標準化、減量化和可循環的要求,完善全鏈條治理體系,深化實化工作機制,共同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記者 王菡娟)
編輯:錢子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