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熱點
機器狗上門送藥、“養老規劃員”上崗……服務消費迎來新變化
今年以來,從餐飲服務到智能出游,從養老陪護到醫療保健,“AI+”服務消費場景加速拓展,為消費者帶來更便捷的消費體驗和更多元化的服務消費選擇。
上午,在杭州西湖區金秋家園民生綜合體,社區新上崗的“養老陪護員”機器狗“小西”,正背著藥箱去給87歲的施奶奶送藥。
除了當搬運工,“小西”還會陪老人們散步。在接收到老人發出的“散步”指令后,“小西”會立馬起身,在院子里走動起來。
據了解,機器狗“小西”目前還處于試運行階段。杭州古南社區有近1300名老年人,其中獨居孤寡老人236位,機器狗將在今年4月中下旬正式交付,屆時社區里的老人們會在更多場景看到“小西”的蹤影。
中午時分,四川成都高新區的一家中餐館迎來了客流高峰。40多張桌子近200餐位座無虛席。在廚房里忙著炒菜的不是廚師,而是炒菜機器人。開放式的廚房里工人們有條不紊地把配菜和調味料放入機器、再按照菜譜設定相應的參數,幾分鐘后,熱氣騰騰的菜就起鍋上桌了。
成都市民 喬興:口感上面很不錯,風味上面有厚重度、有香氣,做得都挺好的。
在廚房的外立面,除了傳統的菜譜招牌,智能大屏上,當前正在炒制什么菜,以及當天的出菜量等信息一目了然。
四川某餐飲機器人生產企業負責人 黃天勇:我們現在服務了接近600家店,很多是國內知名的連鎖餐飲公司。
不僅在養老陪護、餐飲等行業,AI在診療領域的運用也正在展開。在浙江的大醫院里,記者看到,AI技術已應用到門診、病房、藥房等14個重點場景。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陳曦:人工智能技術可以與教育、醫療、文旅等相關服務業深度融合,為消費者提供更為便捷的消費體驗,帶來更為個性化和多元化的服務消費選擇。通過AI技術賦能消費領域,打造消費的新產品、新場景、新業態,有助于激發消費潛能,也有利于推動消費的擴容升級。
新職業“點燃”服務消費新熱潮
隨著服務消費的發展,一些新職業也應運而生。比如“生活服務體驗員”“AI輔導員”“養老規劃員”等,逐漸成為現代消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探店博主李方平來到了北京昌平,體驗景區開春活動與酒店住宿,拍攝一系列游玩與住宿攻略視頻。自2022年初投身探店視頻創作以來,她已經用鏡頭帶網友們體驗了京津冀三地的上百個景點,收獲了50多萬的粉絲。
探店達人 李方平:會針對不同人群推薦不一樣的游玩方式,比如對養寵物的人士,就會推薦一些寵物可以出入的商場,比如針對親子出游,就會推薦不同的兒童樂園。
在分享自己真實體驗,滿足網友信息需求的同時,李方平的視頻也成功地將網友們的線上關注轉化為了線下的消費熱潮。
北京某度假區新媒體事務經理 李華龍:她的視頻,一方面能夠幫助游客快速了解景區的特點、亮點,帶動景區門票銷售。景區也能通過短視頻下面網友的一些評論和建議,快速了解到用戶的需求,進一步改善和提升服務。
近日,人社部等三部委發布了新一批新職業信息,其中包括生活服務體驗員在內的28個新工種。數百萬像李方平這樣的探店達人成為官方認可的“生活服務體驗員”。
平臺數據顯示,2024年,探店達人為線下商家帶來了總計超過1333億元收入,直接幫助近144萬個中小商家增收超過425億元。同時,越來越多普通人以探店為業,截至目前,有超過336萬人靠探店獲得收入。
除了“生活服務體驗員”,近年來,隨著服務消費的發展,還催生出了“AI輔導員”“養老規劃師”“寵托師”“文創策劃師”等許多新職業。他們用自己的方式,連接著消費者與商家,成了現代消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品質化服務消費需求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共部署了8方面30項重點任務,記者梳理發現,其中,“服務消費提質惠民行動”包含的重點任務最多。
此次出臺的方案,專列“服務消費提質惠民行動”,并給予了最多的篇幅,提出6條重點任務。服務消費的相關行動分別包括,優化“一老一小”服務供給,促進生活服務消費,擴大文體旅游消費,推動冰雪消費,發展入境消費,穩步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
專家表示,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費重心從商品轉向服務是普遍規律,我國服務消費持續擴大。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陳曦:服務消費是消費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方向,也是進一步提振消費的重點領域。通過優化和擴大服務供給,提升消費體驗,可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于多樣化、品質化的服務消費需求,增強消費者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專家表示,《方案》提出“支持服務消費場景創新、業態融合、產業集聚”,有助于打破傳統服務消費模式限制,為消費者提供多層次、數字化、智能化的服務供給。
此外,此次《方案》專門強調了完善文化旅游、餐飲住宿、養老托育、數字消費等領域標準,這能夠為新興服務領域提供規范和指引,也有利于保護消費者權益,推動服務供給向高品質、標準化方向發展,進一步釋放服務消費潛力。
下一步,商務部將圍繞文化和旅游消費、數字消費、健康消費等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各地也將推出具體舉措。
(總臺央視記者 丁雅妮 陳茜 王佳林 王勝東 康駿馳)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