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春風復蘇千年窯
——湖南各級政協助力銅官窯文科旅醫融合發展
春風送暖,湘江之畔,湖南長沙望城區銅官窯,陽光明媚,即便是旅游淡季,也有不少游客前來觀光打卡,還有一群群身著校服的孩子們在尋古研學。
202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湖南時提出了“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要求。
牢記殷殷囑托,去年以來,湖南省政協聚焦“兩個融合”,深入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助推文化產業等六個方面的行動;圍繞文化強省建設、文旅深度融合、中醫藥文化發展集中調研協商,助推長沙銅官窯、張家界大庸古城等文旅項目盤活資源、提質升級,履職成果得到各方認可。
“要進一步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銅官窯文科旅醫融合發展積極建言獻策、持續助力助推。”今年3月,省政協主席毛萬春帶隊再次來到銅官窯,宣講全國兩會精神,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并圍繞助推文科旅醫融合發展等進行調研座談。
長沙窯,又稱長沙銅官窯。自唐代以來,銅官窯火千年不息,開世界釉下多彩陶瓷之先河。如今,春風吹進銅官窯,這項“燃燒”至今的千年事業,正在迎接時代新解。
“沉浸式”調研為“燒紅”古窯開方
“要因地制宜,創新方式,講好講活‘醫圣’張仲景長沙坐堂問診故事,積極探索‘中醫藥﹢科技﹢旅游﹢康養﹢研學’新產業新模式,形成更多具有獨特湖湘中醫藥文化內涵和持久生命力的文化地標,讓銅官窯古鎮業態更旺、人氣更火。”去年11月以來,毛萬春多次帶隊赴銅官窯實地調研,提出了文科旅醫融合發展的思路。
去年12月8日,委員們走進銅官窯遺址、博物館、老街等地,開展“沉浸式”調研,與當地文旅部門、企業負責人、沿街商戶面對面交流,與多個職能部門、學校、組織加強聯系交流,邊調研邊協商邊助力問題解決。在此基礎上提出“十個一”思路,即建設中醫養生體驗館、打造中醫藥博覽會、打造旅游環線等。
去年12月10日,長沙市政協主席陳剛主持召開助推長沙銅官窯文科旅醫融合發展協商調度會,研究進一步落實關于長沙銅官窯文化旅游度假區系列部署要求具體措施。
文科旅醫跨界發展有效促進了工作機制縱向深入、橫向拓展。望城區成立工作專班,明晰定位和責任,做實方案,全力推進。
在銅官窯國風樂園相關負責人看來,省政協調研中提到的醫圣文化與雷鋒精神,正在融匯到景區的各類業態、經營思路及服務理念標準上。
在各方力量的推動下,仲景堂正在加快施工改造;銅官老街提質改造等緊密推進;各職能部門加強與進駐商戶的溝通,送政策上門;學雷鋒志愿服務小車投放景區,送暖寶寶、送姜茶等暖心服務不斷……“滿城盡是張仲景”“滿城盡是活雷鋒”逐步實景呈現。
從“融合”到“人和” 開啟銅官幸福
銅官窯的融合發展之火越燒越旺。據了解,今年二月份超過21萬名游客;國風樂園1萬張終身卡供不應求;銅官旅游攜國潮爆火網絡頻頻出圈……千年古窯煥發出蓬勃新生。隨之而來的,是生活、工作在此的人們可感可及的幸福——
“我是打鐵花絕技的第七代傳承人。”周洪成在銅官窯表演打鐵花已有3年。目前,景區客流量激增,周洪成和團隊成員從“幾天一演”到“一天一演”,收入多了,大家忙碌且快樂。
周洪成告訴記者,打鐵花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喜愛,他帶的徒弟中也不乏年輕的“00后”。兒子在銅官窯學習一年技藝后,如今也成了河南開封萬歲山打鐵花表演的主力。長輩的堅守,新人的接棒,讓這份流光溢彩的“中式浪漫”持續發熱發光。
“不讓非遺成‘遺產’、留‘遺憾’,要‘震撼’。”這也是在銅官窯創業9年的“90后”長沙窯非遺傳承人、“泥人劉”第四代傳承人劉嘉豪一直在做的事。
劉嘉豪出生于陶藝世家,從父輩手中接過接力棒的他,注冊“銅官柴燒”商標、自建現代無煙柴窯,開直播,辦展覽,制國禮,做聯名……通過融合創新把長沙窯的非遺手藝做成了品牌,把非遺作品帶進了百姓日常生活。
順著融合的思路,劉嘉豪通過組建青年非遺創意聯盟,與高校合作培養創業團隊,沿著“文化﹢科技”的方向,帶動更多年輕人創新創業。“希望通過我們年輕一代的努力,讓銅官窯重新熱鬧起來,在全省、全國、全世界都能被看見,被喜歡。”他說。
“生意越來越好了,賺了錢還陪伴了老母親。”老街姚福泰甜酒鋪老板欣喜地說,“銅官窯人氣越來越旺,甜酒也越來越有名了!”
“日進斗金,人人有份。”說起現在的客流,陶源居民宿老板黃丹滿面笑容。她是土生土長的銅官人,自小跟著家人做陶賣陶,在外從事酒店管理多年后,帶著經驗和鄉愁回歸,將自家老宅打造成以陶瓷文化為主題的民宿。憑借用心服務和陶瓷文化,民宿的回頭客越來越多,也讓更多人知道了銅官窯。
政府搭臺、政協助力、市場運作、百姓獲益的良性發展,讓這座千年陶都的民生溫度與產業活力同步升溫。期待銅官窯的故事里,不止有歷史回響,還有更多幸福生活。(本報記者 劉洋)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