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教育·聲音
發揮職業教育在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202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上強調,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培育一批農業強縣、工業大縣、旅游名縣,促進農民群眾就近就業增收,因地制宜推進城鎮化進程。
我國縣域經濟蓬勃發展,充分展示了經濟的活力與韌性,但仍然存在產業結構單一、同質化現象嚴重等問題,制約了縣域經濟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要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必須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區位條件等優勢,在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上下功夫,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從而做大做強縣域經濟。職業教育作為與縣域經濟發展聯系最為緊密的教育類型,應為服務縣域經濟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撐。基于此,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錨定縣域產業需求,提供技術技能人才支撐。職業院校要依據所服務的縣域經濟發展定位,深入挖掘當地資源優勢、產業特色和市場需求,科學制訂專業設置規劃、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滿足經濟發展需求,為培養與縣域特色產業相契合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供強有力支撐。
二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現與縣域特色產業同頻共振。職業院校要在地方政府的統籌下,聯合農技推廣部門、產業龍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種糧大戶等,建立產教融合共同體和聯合體,發揮專業優勢,為企業獻“技”獻策,提供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服務,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緊密對接,推動縣域特色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打造一批具有差異化、特色化發展的縣域產業品牌,提升縣域產業附加值。
三是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助力人民群眾就業增收。職業院校要堅持“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重”的定位,“打破圍墻”,開門辦學。積極實施“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計劃”,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將實用的、符合產業需求的職業技能培訓送到田間地頭、工廠車間、群眾家門口,讓人民群眾通過職業技能培訓,掌握致富本領,提高收入水平,買得起小轎車,住得上好房子,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縣域強則國家強,縣域富則國民富。新征程上,要以職業教育之為,大力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讓百市千縣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助推中國經濟的巨輪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