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統一戰線>統戰時訊
聚焦京津冀“跨城養老” 民主黨派助力托好幸福“夕陽紅”
人民政協網保定3月31日電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成效愈加明顯,京津冀“同城化”也讓跨城養老更暢通。自2016年北京、天津、河北啟動養老服務協同發展試點以來,三地民政部門在去年還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京津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的實施方案》,推動在京優質養老、醫療衛生資源向天津、河北延伸。
日前,為進一步助力推進京津冀養老服務事業高質量發展,民建中央委員、民建中央婦委會副主任、中國女醫師協會副會長侯惠榮帶領王翼、姚愛民、桂明弟、者希之、李麗華、王同軍、喬崢、王珊、張欣、甄力等北京民建會員前往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涿州市區開展調研。調研人員認為,在調研的養老機構中,總體來看護理員服務意識和態度比較到位,入住的老人們滿意度均較高。但也存在護理員受教育程度偏低、專業水平還較低等問題。
如何進一步紓解大城市養老壓力,讓更多的老年人享受更好的養老服務?民建北京市朝陽區婦委會主任、泛華建設集團總裁黎薇認為,養老不是短期工程,而是長期事業。從事養老產業,除了需要堅實的資本支持外,耐心與定力也不可或缺。在她看來,雖有高昂的運營成本侵蝕養老項目利潤空間,但相關產業企業要主動看到銀發經濟蓬勃發展的未來,應進一步積極投入,為我國養老事業健康發展貢獻力量。民建北京市海淀區會員吳蔚建議,作為民主黨派成員,要通過廣泛調查研究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科學建言獻策。
“每個家庭都有老人,如何讓老年人安度晚年,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侯惠榮表示,所調研的養老機構基本上是二級以下醫院或衛生院,內部有老年病常用藥及中醫常規技法能及時解決老年人基礎病癥,且藥費和診療費用醫保卡都能報銷。但如遇有特殊病情,養老機構很難做到第一時間會請專科醫院醫生就診或送診。侯惠榮及其他民建會員一致建議,政府和社會組織要搭建養老服務平臺,整合資源,精準服務,健全和完善公辦和民辦養老機構運維機制,鼓勵和引導企業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促進醫養融合發展,推進養老服務向更高標準、更加人性化服務邁進,讓養老變成“享老”。(記者 付振強)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