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廣東梅州市政協創新建立政協委員鄉村振興實踐基地
以“五個一”活動為抓手服務“百千萬工程”本報訊(記者 林儀 通訊員 陳飛 劉曉娟)2025年是廣東省實現“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下簡稱“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目標的重要節點。廣東各地紛紛投身到實施“百千萬工程”的火熱實踐中,梅州市各級政協組織主動發揮自身優勢服務“百千萬工程”,市縣政協創新建立政協委員鄉村振興實踐基地(以下簡稱委員實踐基地),聚焦鄉村產業發展、綠美梅州生態建設和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公益事業,凝共識、集眾智、聚合力,以實干擔當彰顯政協情懷。
梅州市政協黨組對委員實踐基地建設工作高度重視,市政協主席楊朝暉多次主持會議研究創建工作,并為梅縣區首批委員實踐基地掛牌揭幕。市政協領導班子成員分別掛鉤聯系各縣(市、區)的委員實踐基地,開展調研指導。各縣(市、區)政協也精心謀劃選點,將委員實踐基地建設與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有機融合,納入年度工作一同部署推進。以2023年9月全市首批19個委員實踐基地正式掛牌運行為起點,市政協采取“成熟一批、推廣一批”的思路,穩扎穩打、穩中求進,至今已建設26個委員實踐基地,遍及全市8個縣(市、區)廣袤鄉村。
以開展搞一次調研協商、獻一個良策、寫一件提案、反映一件社情民意、辦一件實事(或引進一個項目)的“五個一”活動為抓手,依托委員實踐基地搭建調研視察、提案督辦、協商式監督等履職平臺。2024年,梅州市各級政協組織委員在基地開展活動71次,撰寫提案132件。同時,以委員實踐基地為載體,委員們深入基層,聯系群眾,充分發揮資源豐厚、聯系廣泛的優勢,積極建言獻策,助力產業發展,為梅州市“百千萬工程”和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通過委員實踐基地,市縣政協進一步引導委員企業把人才、技術、資金、信息等資源投向農村基層,推進鄉村產業發展。在豐順縣,由委員企業廣東代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為牽頭實施主體的豐順縣特色蔬菜產業園,總投資2.12億元,有效帶動了20余家村集體、合作社或家庭農場規模化開展林下食用菌及特色蔬菜等經營,拉動種植面積超1.2萬畝,惠及農戶超3000戶,新增就業崗位超2000個,為農民增收超8000萬元。在五華縣梅林鎮琴口村,委員企業五華縣琴江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營的油茶林面積已達到1萬多畝。該公司致力于構建多元化農業格局,常年吸納300多名農戶務工,通過“合股聯營”帶動周邊1500余戶農民參與建設,促進農民增收。
楊朝暉表示,委員實踐基地是政協委員直接服務鄉村振興的新平臺,是政協委員以實際行動詮釋責任擔當和為民情懷的新載體,讓廣大政協委員在新時代鄉村振興工作中真正辦成一批實事、做成一批好事。依托委員實踐基地,委員們的身影更加深入、更加常態化地活躍在綠美梅州生態建設、美麗圩鎮建設,以及鄉村文化教育和醫療衛生等公益事業當中。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