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頭條
全方位推動消費擴量提質增效
消費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對于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政府工作報告把“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作為重點工作。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我們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務實的作風,以實際行動踐行高質量發展理念,推動消費工作再上新臺階。
當前我國消費市場呈現出一系列積極變化,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升級,消費者對高品質、個性化、綠色化的產品和服務需求日益增長,同時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也為消費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線上線下融合,社交電商直播帶貨等新興消費模式不斷涌現,為消費增長提供了廣闊空間。
然而,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消費市場仍面臨著嚴峻挑戰,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加,對消費信心產生了一定影響。同時國內消費市場也存在一些結構性問題,如供給結構不適應需求變化,消費信心不足,消費環境有待改善,消費潛力有待挖掘等。因此我們必須準確把握形勢,搶抓消費領域發展機遇,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應對挑戰,推動消費工作實現新突破,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把握消費升級趨勢,推動消費結構優化。一方面要大力發展服務消費,提升服務品質,滿足人民群眾不斷提升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要發展壯大新型消費,推動線上線下融合,創新消費模式,拓展消費空間,激發消費新活力。通過發展綠色消費、智能消費、文化消費,打造智慧商圈,發展夜間經濟等方式豐富消費供給,提升消費體驗。
深化消費領域改革。改革是推動消費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釋放消費潛力。一方面要深化價格改革,完善價格形成機制,提高價格透明度。另一方面要深化流通體制改革,推動流通現代化,降低流通成本。同時,還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供給質量,支持企業加強產品創新,提高產品質量和性能,增強產品競爭力。
加強消費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消費環境。一方面要加快完善城鄉消費網絡,推動消費便利化,同時加強市場監管和執法力度,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維護消費者權益。可以通過建設社區商業綜合體,完善農村物流體系,推廣“云倉”模式,發展統倉共配,推動電商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
為推動消費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們必須系統考慮整個消費體系構成,采取多種措施,形成合力,共同推動。
穩就業,增收入,為消費打牢“壓艙石”。推動消費市場的繁榮發展,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強居民購買力是關鍵。這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實現,比如加薪優化稅收政策以及增加轉移支付等,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減輕居民稅負,提高養老金、失業救濟金,提升居民消費力。同時,我們還需要積極推動就業,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通過提供創業扶持、就業培訓等形式,提升居民就業技能,拓寬收入來源,從而提振消費信心,促進經濟持續發展。
加強政策引導和支持,為消費復蘇按下“快進鍵”。一是繼續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安排更多的資金,把更多的消費品納入支持范圍,優化補貼發放流程。充分考慮居民消費痛點,動態優化調整政策,在政策實施的過程中可適當加大地方的自主權,因地制宜制定補貼政策,吸引更多消費。二是打破“重供給,輕需求”的傳統思維,重新定義政策重心。以需求為導向制定政策,促進供需平衡發展。如通過轉變稅收政策,將生產地征稅調整為消費地征稅,優化地方政府的財政重點,改善消費環境。同時推動財政支出從“建設型財政”和“吃飯財政”轉型為“民生財政”,化解居民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的后顧之憂,提升消費意愿。三是用好貨幣政策,降低消費門檻。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保持資金流動性充裕。通過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適當降低房貸利率,讓居民釋放出更大的購買能力。加大對消費領域的財政投入和金融支持力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優化消費稅稅率,加大消費貸支持力度,降低消費門檻,刺激消費增長。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是推動消費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加強與國際消費市場的對接與合作,推動國內消費產品走向世界舞臺。打造入境消費新場景,鼓勵各地提升外幣兌換、外卡支付設施及便利度,打造入境友好型商圈,加強與國際消費市場的交流與合作。有理由相信,隨著國家政策的持續實施和市場環境的不斷優化,消費市場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作者歐彥伶系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商務局局長)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