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重慶彭水縣政協助推紅色文化賦能思政課建設
打造社區“紅心大課堂”如何將思政教育“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有效融合?近日,重慶市彭水縣政協組織委員走進漢葭街道鼓樓社區天津路紅色文化歷史故事街區教育基地,與縣教委、漢葭街道黨工委有關負責人圍繞“打造社區‘紅心大課堂’,傳承紅色文化賦能思政教育‘小課堂’”主題開展協商。
“彭水第一小學校—天津路—南渡沱紅軍渡口遺址—紅軍渡廣場”是重慶市首批“紅巖思政”(小學段)研學精品線路之一。該線路中的天津路曾是黔州都督府治所在地,也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彭水共產黨人活動的重要場所。
圍繞打造社區紅色文化實景課堂,昌建敏委員建議,進一步深入挖掘天津路紅色文化資源,推出一批紅色故事短音頻、微電影,結合現場講解,讓學生沉浸式學習體驗;王茂蓮委員建議,立足天津路紅色文化歷史故事街區資源,聚力建設“彭水紅色文化傳承鼓樓社區陳列館”,打造彭水“紅巖思政”研學實踐主陣地。
圍繞用好“行走的思政課堂”有形載體,金鋆委員建議,打造“紅色初心照童心”學校“紅巖思政”品牌,推動思想教育“小課堂”向社區延伸;代世波委員建議,編好“紅巖思政”教材,串起一個個紅色“小故事”,發揮學校黨建帶隊建功能,帶領學生身臨其境學習紅色歷史,補足精神之鈣。
圍繞建好社區紅色文化傳承講解隊伍,王茂委員建議,將縣職教中心旅游專業學生、社區網格員、城區小學“紅領巾”隊伍作為紅色文化傳承志愿者,統一組織培訓及考核合格后,頒發“紅色文化傳承講師”聘書,打造彭水紅色文化研究專業人士+紅色文化傳承講解團隊。
“委員建議很實在,我們照單全收。”縣教委、縣文聯相關負責人回應表示,將加強協作,編審紅色文化傳承思政課程,組建傳承講解隊伍,開展專項培訓,讓思政“小課堂”有效對接社會“大課堂”。漢葭街道黨工委負責人也表示,將充分利用好紅色資源,著力打造社區“紅心大課堂”,協同有關部門、學校建好思政教育“社會大課堂”。
(通訊員 段戰農 本報記者 凌云)
編輯:孫智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