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委員說話
高關稅無法提高美國競爭力 中國新質生產力勢成全球資本市場核心資產
2025年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實施“對等關稅”并稱4月2日為“解放日”,宣布美國按照其對各國貿易逆差與其對美出口比率計算對等關稅,將對華關稅確定為34%,加上此前對華20%關稅,整體稅率高達54%。
“對等關稅”超乎全球預期,引發投資者對美國乃至全球貿易萎縮、經濟衰退的重大擔憂,觸發美股2020年以來最大股災。當地時間4月3日,美股三大指數均大幅收跌,納指跌5.97%;標普500指數跌4.84%,蒸發約2萬億美元;道指下跌1679.39點,跌幅3.98%。4月4日,在中方率先宣布對美國征收34%反制關稅后,美國紐約股市三大股指延續跌勢,繼續大幅下跌超過5%。
4月7日中國清明假期結束后,亞太股市跟隨美股出現大跌,東京股市跌幅則近8%,新加坡股市重挫近8%,首爾股市跌幅5.57%;原油、貴金屬、加密貨幣市場均顯著下跌。市場恐慌蔓延,避險情緒升溫。
面對當下市場形勢,全球投資者都在思考,未來全球地緣政治和經濟格局會如何演變?資本市場會怎樣發展?高關稅是否能夠提高美國競爭力、實現制造業回流美國?值此重要時間節點,就這些重大問題,本人結合行業經驗和個人分析,在此與大家分享幾點看法。
第一,從地緣政治角度看,“美國優先”宣告美國主導單極時代的終結,世界走向多極化,需要更有領導力、更負責任的新興大國引領全球治理體系。“美國優先”使美國在諸多方面背棄了美國的大國擔當,而中國近年來在聯合國、WHO、WTO等平臺的表現和付出,在烏克蘭危機、中東沖突等問題上的立場和應對,展現了負責任的大國作為,在世界舞臺上必將受到更大程度的認可和歡迎。
第二,從國際貿易角度看,“小院高墻”促使國際貿易體系分化,形成美國和美國以外兩大分界。美國并不能逆轉全球貿易自由化趨勢,世界將走向美國除外的貿易自由化,中國的巨大經濟規模、積極開放政策使得中國在這一體系中必然扮演重要角色,發揮重大影響。
第三,從全球投資角度看,“關稅大棒”不能提高美國競爭力,難以振興高端制造業,也無法逆轉全球化。經濟學基本常識和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貿易保護主義只能降低生產效率、影響生產力;高關稅無法提高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也無法吸引制造業回歸,無法建立制造業的國際比較優勢。中國的核心競爭力來自低成本生產要素,來自有組織的高素質勞動力效率優勢,來自超長時間的勤奮工作、不計得失犧牲奉獻的價值觀,來自公平競爭、體面同行、中庸共生的世界觀和競爭觀,這是美國難以企及和趕上的。
第四,從經濟角度看,“關稅亂拳”自暴美國經濟短板,高關稅不是解決美國經濟結構問題的良方。高關稅的出臺是病急亂投醫的危險處方,也是美國無法公平競爭、體面解決問題、只能翻臉掀桌子的失敗表現。盡管特朗普吹噓本次對等關稅政策的出臺為美國的“解放”,但實質上恰恰相反,高關稅暴露了美國產品沒有市場競爭力的事實短板,而這一短板背后是制造業成本高企、生產效率低下、質量控制缺位、管理流于形式、種族問題突出等重大內部問題,高關稅只能掩蓋這些問題而無法解決。
第五,從金融角度看,“對等關稅”最終會反噬,沖擊美元國際地位。高關稅將加速世界走向美國除外的貿易自由化,縮小版WTO將大大沖擊美元作為國際結算貨幣和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而人民幣的國際貿易結算貨幣地位將因中國巨大的貿易體量而顯著上升,并成為全球投資和國際儲備的重要貨幣選擇。
第六,從資本市場角度看,盡管目前大幅震蕩,本輪危機過后中國資本市場必將浴血重生,以中國新質生產力為牽引為全球資本市場貢獻核心資產和提供增長動能。
當前,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急劇變化,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加強,地緣政治博弈加劇,貧富分化、各經濟體內部矛盾、局部主權國家之間戰爭帶來重大挑戰。在這樣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作為投資者必須具備全球視野,以歷史視角來分析和研判全球政經博弈下的國力變化,認清財富流動趨勢,才能做到透視未來,占得先機。
中國政治穩定,內部團結,領導有力,工業競爭力強,經濟持續增長前景樂觀,布局中國資產有望獲取長期穩定收益。中央政策層面的堅定支持、推動長線/機構投資者增加權益資產配置投資以及中國證監會通過落實分紅、市值管理、強化法治等改善公司治理,為全球投資者投資中國資本市場分享成長紅利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和保障。
去年,我國經濟頂住來自國外的風險挑戰、國內多重因素交織疊加帶來的下行壓力,實現了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全年GDP增長5%,達到134.9萬億元,穩居全球第二,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度接近30%。
目前,盡管出口面臨巨大壓力,但財政、貨幣等宏觀政策將在促進居民消費回升、加大公共和私人投資等方面積極發力,今年5%左右的經濟增速完全能夠實現。中國經濟基本面的健康發展,為資本市場長期向好提供了保障。
未來十年,隨著中國政府公共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和民營經濟活力加快釋放,太陽能、新能源車、無人機、基礎設施、航天航空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必將進一步擴大,人工智能、半導體等方面創新技術發展有力賦能智能制造和產業升級,中國新質生產力關鍵行業的核心企業將成長為全球資本市場核心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全球經濟和資本市場提供增長動能,成為全球投資者提升組合回報的機遇和載體。
盡管特朗普關稅政策給全球資本市場帶來了巨大挑戰和不確定性,引發全球資本市場大幅震蕩,但不會改變中國資本市場基本面中長期向好的根本趨勢。全球投資者深度參與中國資本市場成為新趨勢新共識新常態。估值大幅向下調整后,中國資本市場的核心藍籌股已成為價值洼地,而代表新質生產力的核心科技股勢必成為成長高地。
因此,冷靜看待當下市場波動,抓住布局中國資本市場的難得黃金時間窗口,增加中國資產配置,不僅是全球投資者戰略性資產配置的關鍵決策,更可能成為決定今后十年全球資本能否搭乘中國經濟成長快車、分享新質生產力紅利、提升投資回報的分野。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國君國際董事會主席 閻峰)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