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委員說話
深化綜合改革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在科技和知識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的教育體制要結合我國教育實際,探索出臺鼓勵國民終身學習的制度,逐步打破一考定終生、一張文憑定終生等刻板教育印象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民盟、民進、教育界委員聯組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在委員中引起熱烈反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新征程,必須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對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強化教育對科技和人才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生動局面。”
研究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統籌并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著眼現代化需求,適應人口結構變化,統籌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統籌政府投入和社會投入,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資源配置機制。”去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我們要實實在在地把職業教育搞好,要樹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線的大國工匠一批一批培養出來。”今年,總書記再次強調,職業教育要提前做好謀劃,以改革適應現實需求。
當前,我國已經從世界工廠升級為全球創新中心,是當今世界唯一擁有全產業鏈的國家。保持和拓展領先優勢,要靠研究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共同支撐。沒有研究型人才,人工智能、無人機等無法被設計出來;沒有應用型人才和完整的產業鏈,設計成果無法由圖紙變成可以市場化的產品。科技創新是高樓大廈,企業創新是堅實基礎,二者融合共存。
此外,在辦學層面,還可嘗試建立普通高校與職業高校之間學分互認通用制度,打通普通高等教育和職業高等教育之間的壁壘,二者融合發展,讓學生能夠根據自身情況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在世界排名前兩百位的大學當中,很多學校與社區大學或者職業高校之間通過學分互認實現學生的交流。一些大學存在學分互認協議。學生通過學分轉移,換到協議學校的相應年級,連續地完成新的專業學習。
持續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根本在于深化教育綜合改革。”
在人工智能快速迭代的大背景下,技術革命給各個領域帶來深刻的影響。人才培養方式將從流水線、批量化的工業生產方式,向小規模、個性化的智慧型教育方式轉變。我們的教育體制要改革,要與人工智能的發展相適應。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快樂學習最大的動力。本科教育,重心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嘗試給予學生按照興趣選擇課程的空間,不過分強調專業課程。同時,在具備一定的條件時,逐步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調整專業。
黨的二十大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在科技和知識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的教育體制要結合我國教育實際,探索出臺鼓勵國民終身學習的制度,逐步打破一考定終生、一張文憑定終生等刻板教育印象。教育的本質是喚醒人的本質屬性,而非填塞知識。創新具有靈活性、融合性的教育體制,讓學習的過程更通暢、讓學生的人生在自己喜愛的道路上快樂奔跑。
進一步推進教育測評機制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新征程,必須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對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強化教育對科技和人才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生動局面。”馬克思指出,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為首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為首的社會。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可靠的接班人,為中國式現代化培養排頭兵,就必須改革現有的教育測評機制,用人工智能“磨”替代蒸汽磨。
人工智能時代對于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工智能﹢視聽語言”將成為人們學習的新課本和課堂。信息積累、知識記憶和機械重復性技能學習在未來可能會逐漸被人工智能技術所替代。因此,教育測評要逐漸從記憶背誦向個性化認知和解決問題能力轉化,成為培養學生具備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和跨學科知識能力的指南針。
(作者許進系全國政協委員)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