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政協動態 協商建言 委員聲音 主席訪談 正商量 提案摘編 議政瞬間

首頁>協商議政>政協動態

向“新”而行 以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全國政協“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專題調研綜述

2025年04月11日 08:49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360截圖20250411084705796

調研組參觀上??萍紕撔鲁晒梗钊肓私猱數乜萍紕撔掳l展情況。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學技術要打頭陣,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

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并將其明確為2025年重點任務之一。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人大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薄白タ萍紕撔潞彤a業創新融合,要搭建平臺、健全體制機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p>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3月21日至25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朱永新率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專題調研組先后赴上海和江蘇蘇州、常州、無錫等地,圍繞“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開展深入調研,詳細了解當地在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等方面的經驗做法、意見建議,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廣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抓科技創新 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公司2021年成立,我暗自立下目標,要研發出比肩海外的頂尖大模型,這一目標現已實現,我們的文本模型能高效處理全球最長400萬token(大模型用來表示自然語言文本的基本單位)的上下文。”上海市稀宇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劉華在調研座談會上向委員們介紹。

召開調研座談會的當天,也是上海聯影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4周年生日。“短短14年,我們已實現120余款高端醫療裝備的自主研發與創新,填補了我國相關領域的空白,部分產品和技術甚至實現了世界范圍的引領。”聯影醫療總經理譚國陞說。

調研座談會上,委員們與科研院所、科技企業代表展開了熱烈協商交流。無論是深耕科技領域多年的老牌企業,還是蓬勃年輕的科技初創公司,大家都有“拿”得出手的東西,有沉甸甸的科技創新成果,這讓委員們十分欣慰。

有亮眼的成果,也要有實實在在的轉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抓科技創新,要著眼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p>

上海和江蘇,是我國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委員們不斷深入了解兩地在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據了解,上海市從“深化科技成果賦能改革”“完善全鏈條加速機制、全要素支撐體系”“加強科技金融賦能”“構建科技創新開發合作網絡”等方面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著力營造一流創新生態。江蘇省堅持市場拉動、應用牽引,瞄準創新成果產業化應用和市場化推廣,著重抓好創新成果“評、用、服”三個環節,系統推進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

調研組組長、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王志剛表示,應積極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肥沃的創新土壤和優質的人才生態,讓廣大科學家和企業家堅定發展信心,加快產學研深度融合,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能,為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多作貢獻。

全國政協委員江浩然建議,要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各方資源,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搭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橋梁,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和效益;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推動形成協同創新的強大合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在與各方代表交流中,如何推動高校科技成果更好地轉化落地,是大家共同聚焦的話題。委員們認為,高??萍汲晒D化長期存在“不敢轉”“不想轉”的癥結,強化中間轉化環節、構建完整創新鏈條是關鍵,只有讓科研實驗室里的“幼苗”真正成長為產業界的“森林”,讓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才能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堅實支撐。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在調研中,委員們除了關注百花齊放的各類高水平科技創新成果,也十分關心基礎研究情況。委員們表示,要以新型舉國體制著力提升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強化科技布局,解決基礎研究“脫實向虛”、應用研究“舍近求遠”、技術攻關“趨易避難”等問題,組織和鼓勵科研人員勇闖“無人區”,努力攻克更多面向未來的前沿引領技術和能夠引發重大變革的顛覆性技術,持續擴大高質量科技供給。

抓產業創新 合理布局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賽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表現形式為催生新產業、推動產業深度轉型升級。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抓產業創新,要守牢實體經濟這個根基,堅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開辟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新賽道并重?!?/p>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如何齊頭并進、互相促進,是委員們在調研中關注的焦點所在。

百年紡織老廠經過數字化轉型依然保持勃勃生機;幾十年前的鄉鎮小廠,現已發展成為光伏、電纜領域的全國以及世界領先的企業集團;經過十年的發展,小團隊已成為半導體某個細分領域的領軍企業……隨著調研的深入,委員們看到傳統產業不斷迭代獲得新生,新興產業在政策扶持下快速崛起。

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主任陳寶生表示,面對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趨勢新要求,打造創新引領的現代產業集群,需強化頂層設計,打好投融資、選用人、模式創新等改革“組合拳”,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健全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壯大耐心資本,更大力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創業投資,梯度培育創新型企業。

“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高度融合的驅動模式,不僅重塑著產業鏈價值鏈,更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堅實的產業支撐?!比珖f委員葉聰感嘆。

在全國政協委員王成斌看來,推動產業創新,需要不斷完善產業布局,圍繞補鏈、強鏈組織技術攻關,針對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產業的關鍵裝備、材料和工藝上的短板弱項,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組織企業和科研單位進行技術攻關,給予專項支持,加快推進產業化、完善產業鏈。

“低水平價格戰在一些行業十分突出,影響了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要進一步制定合理的產業政策,優化產業布局,防止‘內卷式’競爭,避免盲目擴張和重復建設,促進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比珖f委員陳力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戴均良認為,要進一步消除部門行業之間分割分散各自作戰的機制障礙,更好統籌整合教育、科研、企業等各方的人才技術資源優勢,實現高效能高質量的產學研一體化。

當前,我國正行進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節點。委員們一致認為,統籌推動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發展,是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是催生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路徑。要統籌發展和安全,鍛長板、補短板、強基礎,加強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全面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

“雙向奔赴”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強音貫穿始終。站在新的歷史坐標,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雙向奔赴”正在孕育一種更具生命力的創新生態,展現了更具韌性和活力的中國形象。

調研組認為,“科技創新領先一步,產業創新領跑一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是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內在要求,也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迫切需要?!?/p>

王成斌表示,對于生物科技、信息科技、能源科技等孕育未來產業的科研領域,在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同時,要大力推進學科創新、原始創新,力求在基礎科學研究、前沿技術研究上產生國際重量級的科研成果,為培育未來產業開辟全新空間。

“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一方面,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搶占產業發展先機。另一方面,要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用科技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高傳統產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江浩然建議。

委員們一致認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需要政府搭建平臺、優化政策,需要企業加大投入、突破技術,需要高校培養人才、轉化成果,需要資本提供耐心、承擔風險,從而形成“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產業應用”的良性循環。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改革越向縱深,創新越是澎湃。通過調研,委員們更加堅信,隨著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的充分發揮,科學統籌、集中力量、優化機制、協同攻關,建設科技強國的步伐會邁得更加堅實。(本報記者 方慧)

編輯:董雨吉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人妖视频一区一区 | 亚洲第一情网站久久网 | 色多多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拍 | 色一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人妖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