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宏觀 金融 行業 國企 民企 人物 新資訊

首頁>經濟>聚焦

讓傳統文化更好賦能文旅消費

2025年04月11日 14:34  |  作者:本報記者 李律杉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清明期間,第五屆北京花朝漢服文化節舉辦。舞臺上,詩詞舞蹈比賽吸引游客駐足圍觀;舞臺外,漢服巡游方陣成為移動的風景線;舞臺周圍還搭建了漢風市集,40余家商戶云集于此。非遺手作、國風飾品、文創好物琳瑯滿目,中式糕點香氣彌漫,交織還原出古代市井的繁華。

“園內百花盛開,身著漢服拍照打卡很‘出片’。逛累了,我們在市集前排隊購買了一些中式糕點,置身百花叢中,糕點的香味與花香相互交融,吃起來別有風味。”前來參加活動的漢服愛好者對記者說。

拔河、射柳、投壺……4月4日,北京民俗博物館熱鬧非凡。館內舉辦了一系列清明節民俗體驗活動,邀請游客體驗各類清明游藝項目,并詳細講解其起源、演變及內涵。

前來體驗的游客告訴記者:“通過參與此次活動,沉浸式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對古代清明民俗也有了更深的認識。”

……

微信圖片_20250411143239

記者了解到,借助傳統文化賦能文旅消費市場,在清明期間席卷全國。

數據顯示,清明假期全國國內出游1.26億人次,同比增長6.3%。在線旅游平臺報告顯示,“名山勝景﹢文化尋蹤”是清明出游的熱門主題之一。可見,體驗傳統文化已成為不少游客出游的目的。基于此,各地紛紛順勢推出特色文化活動,積極響應市場需求,助力文旅消費升級。江蘇蘇州寒山寺結合清明詩會與非遺市集,帶動平江路歷史文化街區客流增長33%。河南開封清明上河園舉辦“宋韻清明”主題活動,還原古代踏青習俗,假期接待游客19.3萬人次,收入同比增長22%。

此外,在線旅游平臺數據顯示,清明假期全國主要的省級歷史博物館和熱門城市博物館人氣持續處于高位,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等全國人氣較高的博物館參觀名額在假期前一周就已約滿。

值得關注的是,各地舉辦的特色傳統文化活動也吸引了更多海外游客慕名前來。相關數據顯示,清明假期入境游增長勢頭明顯。洛陽國際牡丹節的舉辦讓洛陽成為中部地區較為熱門的入境游目的地;無錫“國際月”暨國際賞櫻周將無錫“櫻花季”推向高潮,吸引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新朋舊友來到太湖之濱共賞春光。

記者在北京世界花卉大觀園注意到,有不少外國游客也遠道而來參加傳統文化活動。“這是我第一次穿漢服,精美的服飾讓我著迷。通過此次活動,我感受到了中國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了解并喜愛中國傳統文化。”身著漢服的菲律賓游客李珍珍告訴記者。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開明畫院副院長舒勇表示,在全球化語境下,中國游客的民族文化認同感持續強化。傳統文化正通過現代敘事方式實現價值重構,形成強大的文化磁場。此外,沉浸式體驗與情感共鳴使文化旅游具有了獨特的情感溢價能力。

“推動傳統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也是提升文化軟實力、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途徑。”舒勇表示,當前許多外國游客來華,并非單純地看山、看水、看風景,而是為了近距離感知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這才是最吸引他們的地方。

舒勇特別提及清明假期在北京世界花卉大觀園舉辦的漢服文化節。“通過漢服巡游、詩詞吟唱、禮樂展演等特色文化活動,讓外國游客親手撫觸華夏衣冠的千年脈動,沉浸式體驗中華文化的獨特韻味,在跨文化傳播中形成了情感共鳴。”舒勇說。

“今年清明假期文旅市場的火爆并非偶然。”在全國政協委員、民革廣東省委會副主委熊水龍看來,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春節、清明、端午等傳統節日文化已深深融入海內外中華兒女的血液里、烙在人們的記憶里。每逢傳統節日,人們總會自然聯想到與之相關的民俗活動。清明掃墓祭祖、端午品粽賽龍舟、中秋賞月團圓等傳統節日習俗,既是聯系人們情感的紐帶,也是推動假日旅游消費的重要文化載體。

“應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內涵,創新傳承方式,活化利用好傳統文化,并打造更多傳統文化與旅游相結合的新場景,培育文旅融合的新業態。此外,還要樹立‘旅游、消費也是創造生產力’的觀念,落實和優化休假制度,鼓勵帶薪休假,讓人們在休閑度假中體驗傳統文化魅力,在文旅融合中實現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熊水龍說。

編輯:李律杉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免费三精品 |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永久在线全国 | 亚洲国产精品看片在线观看 | 亚洲成在线免费观看 | 久久久久综合一区二区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