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多黨合作>要聞
民盟中央:向心發力,筑牢青少年“心防線”
青少年作為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其身心健康狀況已成為社會高度聚焦的話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各黨派正從自身出發,探索如何讓全民更健康。
為筑牢青少年“心防線”、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今年3月,民盟中央向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提交了《關于健全中小學生心理衛生防治體系的提案》,該提案背后,是深入的調研和積極的實踐。
以調研為筆錨定問題精準發力
過去一年,民盟組織充分發揮黨派優勢,緊緊圍繞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衛生防治積極組織調研。民盟北京市委會率先行動,成立由民盟盟員、心理學專家組成的“北京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有效干預策略研究”課題組,民盟中央法制委員會委員邢國光任小組組長。課題組多次組織召開會議研討,從不同角度探討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成因及解決策略。同時,還多次赴(市、區)教委、具有代表性的多所中小學、衛生健康委及其所屬的精神專科醫院進行廣泛深入的調研座談。
在學校調研時,課題組走進教室,觀察學生的日常學習狀態。“課間休息,部分學生獨自坐在角落,很少與同學交流。”邢國光告訴記者,在與老師交流過程中,他了解到部分學生因為學習壓力大、家庭陪伴缺失、沉迷電子產品等,存在焦慮、情緒波動、人際交往壓力等現象。
此外,課題組還參加了不同學校的交流座談會。“有學生在座談會上反映父母工作很忙,平時很少有時間相伴,自己時常感覺孤獨。還有學生表示,玩電子產品上癮難以停下來,過后又覺得很空虛。”邢國光說。
課題組了解到,雖然不少學校引入了智能心理測評系統,但篩查工具的科學性和后續干預銜接仍需加強,校醫合作機制在實踐中存在信息共享不暢等問題,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在城鄉學校間呈現不均衡分布態勢。
多管齊下構建心理健康防治體系
如何健全中小學生心理衛生防治體系,呵護好青少年心理健康?基于調研,民盟中央提出以下建議:
在學校方面,建立嚴格的心理健康教師準入制度,進行在職教師持續專業培訓,避免被安排教授其他課程。明確職責范圍,包括個案咨詢、危機干預、心理健康篩查及數據分析等,并與學校所在地精神衛生機構建立合作機制,邀請專業醫師定期來校指導,開展聯合咨詢、診療等活動。
在社會層面,構建系統性支持體系,通過學校課程、社區活動和媒體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將家長教育納入公共服務體系,增強全民心理健康素養。例如,組織心理健康專家走進社區,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向家長傳授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家長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
在技術層面,應用具有醫學背景的心理健康篩查工具,結合家長、教師等多方信息,提高篩查的準確性和客觀性。對于篩查結果異常的學生,應建立快速轉診機制,對已經確診或疑似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建立長期跟蹤管理檔案,定期評估其狀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治療建議。
用社會服務守好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線
除積極組織調研外,民盟中央還充分發揮界別優勢,依托盟內教育、醫療、法律等領域的豐富專家資源,精心策劃并開展了一系列社會服務項目,全方位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會服務工作。
民盟中央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9月,民盟中央組織專業團隊前往貴州省畢節市開展社會服務活動。活動中,民盟中央教育委員會主任、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慷慨解囊,向畢節市七星關區捐贈了價值150萬元的“民盟燭光行動——新東方兒童心理健康關愛公益項目”,為當地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提供支持。
與此同時,民盟各級組織也積極響應號召。民盟山東省委會積極發聲,呼吁社會各界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推動相關政策措施的落實。來自民盟天津市委會的張麗珊作為心理咨詢專家,在2024年5月隨民盟市委會赴畢節市七星關區開展心理健康服務工作,并為當地教師舉辦了《解讀原生家庭,詮釋行為背后的動因》專題講座。2024年10月又帶領和平區耀華中學、第二耀華中學、天津市實驗小學、和平區中心小學及和平區萬全小學的七位老師,涵蓋語文、道法、英語等多個學科,與七星關區教師進行了同課異構教學展示。
“未來,民盟中央和民盟各級組織通過一系列務實有效的舉措,不斷探索創新,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更加廣闊的藍天。”民盟中央相關負責人說。
(本報記者 陳姝延)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