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一元停車點”背后的三級協商破題路
——瀘州市江陽區政協基層協商成果擷英
從“群眾吐槽”到“多元眾籌”,瀘州市江陽區政協通過“三級協商”(發現問題—資源整合—長效管理),激活了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閑置空地“變身”“一元停車點”,這不僅解決了即時擁堵,
堵點難解:
上下學高峰成“心塞時刻”
“早上送孩子像‘打仗’,車剛到懷德路口就動不了,喇叭聲能吵到小區里!”瀘州市世紀璽悅小區居民李大姐回憶起過去的場景直皺眉,“下午更夸張,接孩子的車和下班回家的車‘頂牛’,有時堵半小時都挪不動一步。”
瀘州高中附屬學校周邊的懷德路,每天承載著
協商破題:
從“閑置空地”到“解題鑰匙”
2024年9月,華陽街道“有事來協商”議事室接到社區周邊居民和學生家長線上線下反映后,迅速啟動調研。政協委員、社區干部實地走訪發現:學校旁一塊約3000平方米的閑置空地,地塊權屬單位是瀘州高中附屬學校,經協調,學校決定在地塊使用前,提供該地塊建設臨時停車點。
眾籌聚能:
多元主體“各出一把力”
如何把這空地變成臨時停車場,場地平整、設施配套誰來做?10月,首場協商會在江悅社區召開,華陽街道政協委員聯絡組、學校、城投集團、交警支隊、居民代表圍坐一堂。
“我們提供挖掘機平場!”中交四航局和四川德強建筑公司率先響應;益佳地產提出“捐贈道閘系統”;通信公司主動承接監控安裝;瀘州市城投公司提供停車點運行的電力支持;一位做施工工程的居民說:“我庫里有廢料,能填鋪墊路!”
社區從惠民資金中列支1萬元購買圍擋,交警支隊派出警力免費
“與其等政府‘全包’,不如大家‘眾籌’出力。”江悅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姚曉丹說,“企業出設備、居民出資源、部門出服務,這個停車點就像吃百家飯一樣建了起來,同時可停150輛車”
長效管理:
一元收費背后的“共治智慧”
2024年12月,停車點主體工程基本就緒,但新問題又來了:如何平衡便民與可持續運營?收多少錢、誰來管?
第二次協商會聚焦收費標準:居民代表提議“低于市場價,別讓停車點成‘盈利工具’”;家長代表希望“短時停放更優惠”;商家代表則擔心“長期停放影響周邊通行”。
最終,多方達成共識:實行“一元每小時”低償收費,收入用于設備維護和管理成本,盈余納入社區公益基金。同時,由華陽街道指導成立社區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以市場化的方式管理,居民代表參與監督。
成效顯現:
從“堵心路”到“順心路”
2025年1月,懷德路“一元眾籌”停車點正式啟用,150個臨時
“現在送孩子到停車場,走兩步就到校門口,1塊錢停半小時,比繞圈找車位省心多了!”學生家長王先生邊掃碼繳費邊說。世紀璽悅保安李師傅感嘆:“早晚高峰的喇叭聲沒了,居民回家也不堵了,這協商真是議到了心坎里。”(作者系瀘州市江陽區政協委員聯絡聯誼委主任)
圖:江悅社區“有事來協商”議事會議
圖:一元停車場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