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提案辦理有成效
提案辦理有成效丨推進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建設
張連起常委(前排右二)到江蘇宿遷洋河酒廠調研財務管理數智化
“自己的提案兩次獲得全國政協優秀提案,更令我深感提出提案從來不是靠突發奇想,而是長時間思考和深入調研后的‘產物’,是政協委員的履職答卷。我用這份答卷書寫著我的履職信條:專業報國、服務為民,心系大局、情牽民生。”
在2020年召開的全國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上,我作了“鍛長板、補短板、百折不撓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大會發言。我深知,制造業強則國強。硬科技與軟實力密不可分。財務管理的數智化轉型,能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在那次大會發言后,我對財務體系建設愈發關注。在我牽頭研究的《2023年央企財務管理評估報告》中,我和我的團隊將財務管理存在的四大問題歸納為:戰略設計模糊、數據治理缺位、研發管理脫節、人才梯隊斷層。
“明明投入了大量資源,為什么還是‘新瓶裝舊酒’?”一位企業董事長問我。
為了摸清問題根源,在委員履職“服務為民”的“規定動作”之外,我自選“動作”,開始了為期兩個月的深度調研。
在江蘇某省級分公司,財務總監苦笑著展示系統:“我們上了最新的財務共享平臺,可數據還是‘孤島’,子公司報表匯總還要手動調整!”
年輕的工程師抱怨:“研發預算總是一刀切,創新項目常因‘短期看不到收益’被砍,可競爭對手已經用AI優化成本了!”
座談會上,一位大學教師搖頭:“現在的財務教材還在教傳統記賬,可企業需要的是能駕馭大數據、AI的復合型人才。”
在回京的高鐵上,我記錄下多個案例。同時,我意識到:技術可以改變生態,但思維轉型重于技術,提案建議同時要聚焦機制與人的脫節。
2024年年初,一位朋友給我發微信:“張委員,您今年兩會提案的方向定了嗎?”
我回復:“定了。推進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建設,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
2024年全國兩會召開前,我反復修改這件擬提交的提案,4條建議逐漸成形:一是用“價值地圖”重構戰略財務——讓預算不再是“分蛋糕”,而是“導航儀”;二是數據治理“刮骨療毒”——統一標準,把數據變成資產而非負債;三是給創新裝上“財務儀表盤”——全生命周期監控研發投入;四是啟動“數智化人才燈塔計劃”——跨界培養既懂財務又懂技術的“新物種”。在提案文稿修改的過程中,我還接到了一個被調研單位的CFO打來的電話:“別忘了,改革最難的不是方案,而是打破慣性。”
不謀而合。
提案提交3個月后,我收到國務院國資委提案復函,表示高度重視提案建議,將結合建議持續深入推進中央企業財務管理數智化轉型,為構建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提供支撐。一是抓好財務管理體系化升級,規范業財標準,一體化整合業財流程;二是抓好底層數據基礎設施建設,聚合經營數據資源,建立健全數據全生命周期治理體系;三是抓好人才隊伍建設,培育數智化創新人才。
而此后,變化也在悄然發生。
財政部將“價值地圖”納入央企預算管理試點;某央企組建了首個“數據資產運營中心”;我任會長的中國企業財務管理協會推出研發5年的“中財數智化工具”,不僅著眼建言獻策,更著手躬身實踐……
“您的提案讓我們明白——數字化不是工具的革命,而是思維的蝶變。”被調研企業的一位高管發來微信。
自己的提案兩次獲得全國政協優秀提案,更令我深感提出提案從來不是靠突發奇想,而是長時間思考和深入調研后的“產物”,是政協委員的履職答卷。我用這份答卷書寫著我的履職信條:專業報國、服務為民,心系大局、情牽民生。
(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企業財務管理協會會長張連起 本報記者 呂巍 采訪整理)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