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廣東跨境小鎮如何在SHEIN賣皮帶年銷過億?
每天,來自全球的時尚達人從SHEIN(即希音,一家全球領先的快時尚電子商務公司,總部位于中國廣州)網站上買走價值數十萬美元的皮帶等潮流配飾。鮮有人知的是,許多款暢銷全球的裝飾皮帶是從廣東的一條街道上走出去的。這個盛產皮帶的地方就是廣州瑞寶街道,也是近三年來因跨境電商而興的“一方小世界”。
瑞寶街道,原本是傳統紡織外貿檔口集聚地,近年來悄然興起了以跨境電商為主的完整產業鏈,包攬了從設計、皮革選料、印花、沖孔、邊油、五金組裝乃至成品包裝的全部環節。據不完全統計,這里很多商戶都在做跨境電商,經營了數量多達上百家的SHEIN網店。其中來自湛江的楊源(化名),就是從這條街成功起家的新出海人。他從父親經營的小檔口出發,如今已發展成一年要處理220多萬筆來自英國、法國、西班牙、墨西哥等海外零售訂單的跨境電商企業,不僅自家兩代人富裕了,還在帶動上百戶老鄉轉型成了一起在SHEIN上開店、創下過億元年銷售額的弄潮兒。
如何在全球貿易的市場波濤中淘金,證明自己的價值?楊源們正在為這個新時代命題交出自己的答案。
產業帶+跨境電商,拿到“新船票”
楊源的老家在湛江吳川塘?鎮,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一位塘?鎮的老鄉在廣州做生意賺了錢,給全村人的致富夢指了條明路——在鄉親們眼中,“廣州”成了能發財的好地方,楊源的父母也成了那一班外貿列車上的受益人。
之后不久,楊源跟隨父母從老家搬到廣州,他先是在大學修習計算機專業,又在一家互聯網企業做起白領打工人,而楊源的父親則在廣州瑞寶街道上開了一間檔口,通過來樣生產和加工皮帶支撐起一家人的用度吃穿。
在楊源看來,父母雖然是“小老板”,賺的卻是辛苦錢。他說:“線下檔口的訂單不穩定,基本都是打電話來手工下單,賬面亂。也接過外貿訂單,但風險很高。”這種擔心始于親戚曾接到過一筆來自韓國的訂單,客戶張口就要了二十多萬元的貨,還付了20%的預付款,但大貨生產出來又突然不要了,價值二十多萬元的皮帶全部砸在了親戚手里。
2021年前后,父母的檔口生意也出現了困境,這種困境也一直延續到了疫情過后,接單量始終沒能見起色。此時,一位曾經合作過的客戶提到了跨境電商SHEIN:“你們的皮帶款式時髦又有價格優勢,肯定賣一款火爆一款。”
于是,楊源注冊了一家SHEIN網店,邊上班邊兼職賣貨。
對于很多跨境從業者而言,SHEIN的魅力在于其能很好地支撐起不同類型的創業者邁出跨境電商的第一步。即便初期經驗不足,SHEIN也在給賣家提供從拍照、上架、系統對接、物流發貨等各類輔導,手把手地告訴他們有哪些潮流趨勢可以跟上,協助賣家渡過起步期的認知難關。
“國內大部分做服裝的人,很多人甚至到現在還是沒有把皮帶類目當一個正常類目看,他一直覺得你是一個小角色。每次都要等到服裝做出來,他們才會想著怎么搭配皮帶銷售。我父親以前接到的都是這樣的需求,所以我們每天幾乎都是直到傍晚才能拿到訂單,然后全家人一起做,從晚上做到第二天中午,下午繼續接單和生產,幾乎每天如此。”提到幾年前的經營模式,楊源記憶猶新。
與很多人只當皮帶是服裝附屬品的這一想法不同,決心開辟海外零售銷路的楊源開始琢磨起了SHEIN上有審美、懂時尚的國際消費者們。
“一個檔口租金成本就要二十萬元左右,純靠檔口銷售只能把租金賺回來,我現在一個SHEIN店鋪的銷售額就頂上原來檔口銷售額的8倍了。”楊源說。
想要產品廣受市場歡迎,市場洞察的這一環節非常重要。楊源瞄準的是基本款之外的風格化賽道,如西部牛仔風、BOHO風格、波西米亞風格等,差異化的產品與普通款式拉開差距,商品附加值也更高。一條寬度從1.5cm到12cm區間的裝飾皮帶看似簡單,方寸間都有講究,從精選平整革料到鏤空、打釘,從毫米級的裁切到金屬配件開模,楊源親自參與了許多款暢銷產品的開發,每個環節都凝結著細節的打磨和巧思。
資料顯示,SHEIN在全球范圍已積累了150多個國家的海量年輕時尚消費者,影響力強,復購率高,聚攏了龐大的需求池,這也是賣家容易起步的主要原因。若是擁有了一家SHEIN網店,則可以略過傳統外貿中客戶單量不穩定、流通鏈條長、利潤分配分散等煩心事,直接解決“產品賣給誰”這一終極問題。
“在SHEIN上盈利是可觀的,市場很大,只要你穩定運營下來的話這個店鋪其實一直能賺錢,我有一個款式賣了1000多天還在賣。”楊源說。
百余戶鎮民變身“新出海人”
對于絕大多數國內生產者而言,從純做生產貿易到經營跨境電商,不只要培養國際化的視野,更存在數字化經營的現實鴻溝。
“我們剛開始做的時候,后臺操作哪里不懂、發貨不懂,平臺會教你,然后你不懂上架、不懂零售價怎么定,很多(SHEIN的)人都在服務你。手把手做的這么細,即便一開始是‘小白’也能將我們帶得好。”有賣家表示。
在SHEIN“招育一體”的帶教中,楊源一家也形成了對于跨境網店經營的許多全新認知,比如加車率和爆款率統計就是很方便的功能:若產品平時的爆款率在25%,那么數值顯示更高時,意味著他們應及時補貨和增加復色,更低時則需要適時調整,讓產品的成功率回到合理區間——這種清晰且簡易的賣家后臺數字看板,使得全家老少輕松掌握了它的使用邏輯,比當年學會用智能手機還要簡單些。
在塘?鎮上,楊源算是第一批靠跨境電商掙到錢的人,然后是他的弟弟、姐姐也陸續在SHEIN上開了店。不久后,村里很多人知道了楊源一家在SHEIN上發了財,就連同村的“00后”們也加入到出海隊伍里。
跨境電商帶來的不只是收入的增長,更有上下游生產關系的和諧。瑞寶街道上的另一位老板表示:“產品設計稿一出來,50米之內就能找到其他公司配合實現,每個環節都有人做,不同環節的工廠緊密銜接。而且最牛的一個地方就是這邊的很多配件廠,就是要100件也給你備、200件給你備,然后你今天要我馬上能給。”
當跨境電商站上了時代的浪尖,成為許多區域發展破局的金鑰匙,SHEIN帶動的“跨境鎮”現象也在向廣東省外的城鎮蔓延。除了湛江版“跨境鎮”,在江西,在福建,在湖南……不少地方已經能觀察到這種嶄新的現象:勇于吃螃蟹的第一批人們已經前赴后繼出了海,帶著對勤勞致富的渴望和積蓄已久的創造力,通過一間小小的SHEIN網店叩開了海外新市場的大門。(崔呂萍)
編輯:李律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