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醫療“抽屜反腐”還是少些為好
春節來臨之際,廣東和廣州衛計委的紀檢干部,為防止節日腐敗,日前深入部分醫院醫生辦公室,檢查是否有煙酒糖茶紅包等禮品,有無土特產……“這合適嗎?”衛計委的這次督查行動,在醫生圈中引起不小的震動,不少醫生遭遇檢查后,在個人微博、微信就此事發表看法。
歲末年底,迎來送往。闔家團圓日,也是利益勾兌時。紀檢部門選擇在這個時候督查醫務工作者的辦公場所,也是提醒醫療行業“風清氣正過大年”之意。早在2013年底,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就制定了《加強醫療衛生行風建設“九不準”》。尤其自葛蘭素史克“行賄門”之后,“背雙肩包”的醫藥代表,與中國醫療行業之間的暗通款曲,業已成為公開的秘密。紀檢監察部門秉持對“節日腐敗”的警惕,無可置喙。
不過,衛計部門的節日檢查之所以備受詬病,恐怕在于選擇的方式方法值得商榷。一則,督查權與隱私權如何平衡?盡管院方表態說,“我們沒有翻箱倒柜,也沒有未經允許檢查醫生抽屜,都是在他們在場的時候,讓他們打開來看一看。”但問題是,被督查的醫生,有拒絕檢查的權利嗎?在依法治國的語境下,反腐固然要武裝到牙齒,但更要依法反腐、遵循必要的程序正義。從法理角度來說,醫生的私人抽屜,就像存款賬戶一樣,屬于“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的范疇,未經法律授權,誰也沒有強制檢查的自由。不管你是和風細雨、抑或是雷霆萬鈞,非要查勘“醫生抽屜”,就類似“被窩掃黃”一樣,顯然有點撈過界、手太長了。
二則,從效果上來看,威懾之意有了,但指望能查出問題的概率也不會太大。道理也不復雜,醫療腐敗如過街老鼠,各方利益的私相授受早已進化到“更高級”。譬如2014年,安徽省檢察機關反貪部門共立案偵查醫療衛生領域貪污賄賂犯罪案件108件123人,其中院長16人、副院長6人,個別地市甚至出現絕大部分二甲以上公立醫院都有相關人員被查處的“塌方式”腐敗。只是,這些觸目驚心的行業腐敗,都是“抽屜里的腐敗”嗎?高壓反腐之下,行賄受賄早翻過了“粗放模式”,紅包等利益輸送斷不至于一直還在抽屜里進行。再說,這種“通知式檢查”,更多還是形式意義。此外,醫生的辦公室算是查過了,院長的辦公室有人查嗎?
這種“抽屜反腐”令人驚詫,還在于它可能犯了“倒因為果”的錯誤:就算抽屜里有紅包、有煙酒糖茶等禮物,它也不是醫療腐敗的原因,而是權力缺乏制衡、利益缺乏規制的結果。正如廣東省政協委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神經病學科教授胡學強表示,醫療事業的發展、人民身體健康,醫藥公司也作出了巨大貢獻,“醫藥一直不分家,但現在醫藥代表已成了洪水猛獸。”藥價管好了、醫療資源配置均衡了、看病難看病貴不成問題了……一句話,新醫改達成夙愿了,還怕什么抽屜里的貓膩呢?
醫生職業不是原罪,節日反腐也合乎情理。只是,“抽屜式檢查”還是少些為好。畢竟,醫療反腐,還有更多合法合理的、可以費力著墨的地方!
編輯:曾珂
關鍵詞:醫療抽屜反腐 抽屜反腐 節日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