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發布會>全國人大>觀點 觀點
——駱惠寧談改革
改革紅利彌補劣勢 制度創新釋放活力
駱惠寧代表(青海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改革只有讓群眾受益,才能有持續的力量源泉,推動青海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堅持“以改革紅利彌補區位劣勢”理念,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等各領域改革,實現了改革元年的良好開局。
實踐證明,改革只有讓群眾受益,才能有持續的力量源泉。我們將以“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為引領,抓住國家在青海省開展生態文明制度、司法體制、醫藥衛生體制三大改革試點的契機,全面推進,重點突破,更多地惠及群眾。
青海是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去年被國家六部委列入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我們將力爭通過落實主體功能區制度、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強化生態補償制度、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探索建立國家公園制度、建立生態文明評價和考核機制等重點改革,為改變“九龍治水”現狀,實現“兩個統一行使”闖出一條路子。
去年,中央將青海列為全國首批司法體制改革試點省。今年,將重點推進辦案公開、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試點、社區矯正人員再犯罪風險評估試點等工作,力爭通過司法人員分類管理、確定法官檢察官員額等改革,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創造條件。
醫改事關人民群眾的幸福安康。近年來,我們在醫改上大膽探索和實踐,今年,將全面開展省級綜合醫改試點,突出抓好全面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健全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加快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等3項攻堅任務,統籌推進34項具體改革任務。
改革就是要“動奶酪”的。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必須不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更好地釋放市場活力,推動青海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本報記者 衛庶 張志鋒整理
編輯:水靈
關鍵詞:駱惠寧代表 改革紅利 制度創新 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