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滾動新聞 滾動新聞
多地省(市)委書記談適應新常態
原標題:適應新常態 要有新作為
孫政才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
王東明代表(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姜異康代表(山東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2月12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切實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堅持不懈推動科學發展,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
主動適應新常態 加快發展動力轉換
孫政才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
推進發展動力轉換,不是推倒重來、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一個均衡協同、循序漸進、優化增強的過程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推進發展動力轉換,不是推倒重來、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一個均衡協同、循序漸進、優化增強的過程。結合重慶市實際,需著力抓好三個重點:
一是統籌“三駕馬車”和“三大動力”。新常態下,既要促進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協同發力,又要強化改革、開放和創新“三大動力”。“三大動力”促進“三駕馬車”的穩定性、均衡性、協同性和可持續性,形成經濟發展的“混合動力”,推動經濟發展平穩換擋、結構升級和方式轉變。
二是統籌推進“四化”深度融合、互動發展。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關鍵要在統籌和特色上下功夫,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突出本地區經濟發展尤其是產業發展的特色和優勢。要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工業結構優化升級,特別要大力發展現代高端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要以信息化全面改造和升級社會生產力、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要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推動產城融合發展,促進城鎮建設與產業支撐、人口集聚相統一;要深入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夯實“三農”基礎。
三是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區域發展不均衡是現實,但區域之間的發展差距可以產生“勢能”,“勢能”可以轉化為動力。我們一定要創新區域發展模式,努力實現市內和市外區域分工、融合、互動、共贏的協同效應。對外,積極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推動成渝經濟區和成渝城市群建設,構建新的區域增長帶和增長極;對內,深入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各功能區域發展差異化、資源利用最優化、整體功能最大化,推動全市一體化科學發展。
本報記者 崔 佳
李 堅整理
專注發展定力 后發高點起步
王東明代表(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對新常態保持平常心,絕不意味著可以放松發展,必須把經濟建設作為興省之要,在培育新增長點上有更大作為
四川與全國一樣,總體上也已進入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經濟發展新常態,必須主動適應、積極作為,創造新優勢、增添新動力、實現新突破。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首先是經濟規律決定的,必須正確看待增速換擋,保持平常心。但是,這絕不意味著可以放松發展。四川主要矛盾還是發展不足,經濟搞不上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空話。必須始終保持專注發展定力,把經濟建設作為興省之要,做到換擋不失速、調速不減勢。
轉型發展有陣痛,卻是不得不過的關口。新常態下尤其需要“功成不必在我”,堅定不移轉方式調結構。必須牢固樹立“轉型才能更好發展”“后發也要高點起步”理念,堅持在擴大增量中調優結構,重點推動高端成長型產業和新興先導型服務業發展率先突破,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決化解和淘汰落后產能,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進入新常態往往是新舊力量此消彼長,四川在培育新增長點上應有更大作為。要用好機遇和有利條件,把內在動能激發出來,針對新型城鎮化、新農村建設等薄弱環節挖掘投資新潛力,依托水電、釩鈦等戰略資源培育特色新產業,突出裝備制造、航空航天等優勢產業尋找發展新項目,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等重大機遇探索合作新途徑,圍繞天府新區、成都新機場等重點區域和項目建設開辟發展新空間。
實現發展新突破,根本出路還在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統籌推進農村改革、國企改革、財稅改革等重要改革事項,為實現四川科學發展、加快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力。
本報記者 張 忠
張 文整理
調速不減勢 量增質更優
姜異康代表(山東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堅決摒棄單純以GDP增長率論英雄的傾向,把轉方式調結構、提高質量效益、推動科學發展作為山東長遠發展的根本大計,以轉促進,以調促優
當前,山東經濟發展與全國一樣,已進入新常態。新常態賦予新使命,新挑戰蘊含新機遇。如何破解發展難題,切實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納入科學發展軌道,是我們一直努力實踐探索的重大課題。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山東并發表重要講話,在山東發展的關鍵時刻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山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走在前列。這對山東來說,既是光榮任務,也是重大責任。我們要以更高的標準、更高的境界、更好的作風,努力推動山東經濟社會發展。具體來說,就是要牢牢把握“一個定位、三個提升”。
以“走在前列”為目標定位,努力在新常態下實現新作為。發展思路著眼“走在前列”謀劃,發展布局圍繞“走在前列”展開,發展舉措針對“走在前列”制定,發展成果用“走在前列”衡量。
提升發展標桿,努力在經濟轉型發展、提質增效上爭當排頭兵。堅決摒棄單純以GDP增長率論英雄的傾向,把轉方式調結構、提高質量效益、推動科學發展作為山東長遠發展的根本大計,以轉促進,以調促優,切實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
提升工作標準,努力做到站位高、謀事深、要求嚴。在工作謀劃、部署、推動、檢查各個環節始終堅持從嚴從實,一環扣一環、一步跟一步地把定下來的事情落在實處。
提升精神境界,努力做到銳意進取、創新實干。始終鼓足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勇氣,強化改革創新、干事創業的擔當,保持求真務實、埋頭苦干的勁頭。
本報記者 徐錦庚整理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省委書記 新常態 孫政才 王東明 姜異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