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滾動新聞 滾動新聞

陳凱歌回應“三年拍一部片子”: 這種狀態下才明白自己是誰

2015年03月07日 21:46 | 作者:趙瑩瑩| 來源: 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7日訊(記者 趙瑩瑩)去年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總書記講了很多他少年時期求知求學的故事,用一種非常親近隨和的態度,其實都是希望我們在創作中能夠有一個放松的心態。他提到了一長串作家的名字,講到這些作品對他成長所發生的影響。因為年齡相仿的緣故,也都是在北京,我聽著特別激動,有些經歷非常類似。比如說各家各戶的書都給收了,放到一個地方去,到書堆里去翻自己想看的書,汲取精神營養。

  我覺得習總書記講話過程中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共筑精神家園這樣一個概念。說老實話,作為一個電影人,我感到對共筑精神家園有一份責任。精神家園需要共筑,并不等于這個共筑的行為需要以集體方式體現。藝術家要處于孤獨之中,宋丹丹演戲,她得孤單,才能演好。我感覺,只有在心有所動的情形下才能真正創作出好作品。

  31歲時,我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黃土地》,攝制組只有一輛面包車、一輛小轎車,總共花了35萬元,不到40人。那是計劃經濟時代,沒有人告訴你這部電影能掙多少錢,也沒有人在意,可我們所獲得的那種感動,一輩子難以忘卻。

  從西安坐車到延安,天都擦黑了到了黃陵縣,我說咱們去看看黃帝陵吧。下得車來,一片清香,滿地都是一尺多厚的柏樹葉子。我說這奇怪了,黃土高原缺柴啊,柏樹葉子怎么沒人動?當地帶路的人跟我們說:“老百姓,不敢動,這是黃帝的地方。”走過去看到一塊石碑,上書“文武百官到此下馬下轎”,一抬頭看見碑文“橋山龍馭”,郭沫若寫的。那個時候內心深處所感覺到的震動、作為中國人的那種感受,不可言喻。到了陜北佳縣時,就聽見夜夜都是黃河的奔流聲。

  到了這個時候,才能感覺到在精神上的歸屬是什么?你是什么人?你從哪里來?這部戲當時拍完后,引起很大轟動,也引起很大爭議:一個很短的散文,怎么能成為一部故事片呢?而且里面也沒有太多的情節。有人問,是什么觸動了你?我說,就是眼前的景物,看得到的和看不到的:聽見陜北人在山坳背后唱歌;安塞腰鼓是我們第一次看到和發現,到后來成為中國很重要的文化名片;凌晨時,霧氣騰騰的黃河邊,看到一個老人很慢地從黃河里打起兩桶水,一邊唱著一邊挑著走。

  文化藝術創作沒法搞“大躍進”,沒法搞“多快好省”。有一次我到云南,看到一個彝族老人手拿竹子在雕刻,4個小時沒動。這讓我想起在羅馬梵蒂岡教廷的圣彼得大教堂里,看到一個修女在圣像前跪了4個小時。做藝術也是一樣,必有虔誠之心才能夠從藝。一個雕刻竹根的老人,一個跪在神像前的修女,這兩件互不相干的事長久地影響著我。

  我回想了一下,從開始拍電影到現在30年,以兩年或三年一部的速度拍攝,只拍了十二三部片子,至今都還覺得做得不夠好。這種狀態下,才能獲得進行創作的樂趣,才明白自己是誰。

  希望和大家分享一個概念:不需要做得很多,但一定要做好!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陳凱歌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香蕉国产福利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 色老99在线精品 | 这里只有精品久久 | 尤物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先锋影音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