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兩會評論 兩會評論
小微型民辦學校呼喚“制度紅利”
由于政府設置過高的辦學門檻,導致民辦學校特別是小微型民辦學校辦校難問題較嚴重。
筆者看來,發展民辦教育、允許營利性民辦教育,阻力已經不在資源供給上,而是增加“制度供給”,釋放“制度紅利”,釋放民間強大的教育熱情,鼓勵有教育理想、熱愛教育的教育家辦學。辦學的根本是在教書育人,而非比拼形式化的辦學硬件規模。應放寬辦學資格門檻,使教育制度和政策更為靈活和富有彈性,在“包容性增長”的概念中,接納正在出現的多樣化教育創新,從而改善教育創新的環境和土壤,方為教育改革的正解。
是否可以參考小微企業的做法對小微教育進行扶持?
將小微學校、微型幼兒園、在家上學合法化,鼓勵更多的小微學校出現,不僅可以彌補公辦學校在推動素質教育上的不足,滿足家長選擇性需求,還可以吸引大量就業。在釋放民辦學校活力的同時,加強對教師素質、課程內容方面的監督監管,防止虐童、傳播不良信息的違法事件發生。此外,開展中小學辦學體制改革,試行委托管理、契約式管理。可以在北上廣這樣具備條件的大城市先行試點:不改變學校的公辦性質,政府全額撥款,由民間具備相應資格的教育家團體與教育局簽訂協議,確定辦學理念和要達到的目標,同時在課程、人事、教師等方面給予學校較大的自主權,三年后驗收,合格者繼續簽約,不合格者收回。
(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
編輯:付鵬
關鍵詞:朱永新 辦學門檻 民辦學校 小微型民辦學校 制度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