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本網特稿 本網特稿

讓農村學生營養餐更營養

農工黨中央為“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建言

2015年03月10日 15:18 | 作者:汪俞佳| 來源: 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0日訊(記者汪俞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意見》實施三年來,在改善農村學生營養狀況,提高農村學生健康水平方面取得一些成效。據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的評估,學生和家長對這一計劃的滿意度超過90%,認為它是建國以來針對農村學生最大惠民政策之一。

 

  不過,農工黨中央在調研中卻發現,學生營養改善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安全風險高,在落實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今年兩會上,農工黨中央提交提案,為“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保障性對策提出建議。

 

  資金缺口大,就餐條件不達標是農工黨中央在調研中發現的最大問題。農工黨中央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學校食堂可用資金就是國家財政撥付的每生每天3元(寄宿生4元),大部分學校營養餐管理是零利潤,由于地市縣沒有資金配備專門人員管理學校營養餐,而且加工營養餐的燃料費、水電費、洗滌費等需從學校公費中支出,學校安排教師義務輪流為學生準備營養餐是普遍現象。

 

  “貧困地區學校食堂建設布局點多面廣,資金缺口較大,硬件建設完不成任務。同時,新建食堂內部設備配備不完善,達不到科學烹飪和衛生供餐的條件要求,影響供餐質量和水平。而且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涉及教育、財政、發展改革、衛生、食品藥品監管、農業、質檢、工商、宣傳、監察等多個部門的相互協調,但目前教育部門單打獨斗現象普遍。”該負責人表示。

 

  為此,農工黨中央建議,依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關于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研究制定《學生營養改善條例》,以法規落實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各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以法規督促教育、財政、發展改革、衛生、食品藥品監管、農業、質檢、工商、宣傳、監察等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中央和省級要制定學校后勤人員和財務人員配備及資金投入的制度和辦法,財政部與教育部研究建立有效機制,為貧困地區工勤人員的配備提供資金支持和政策支持。”

 

  2010年第三次婦女地位調查數據顯示:西部農村兒童,特別是少數民族兒童的蛋類、奶制品、肉魚攝入比例大大低于東中部地區兒童。“有些縣通過兩年對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監測數據分析發現,營養不良率仍處于較高水平,有些縣無明顯變化。”農工黨中央建議,營養餐補助標準提高為每人每天8元,其中4元用于營養配餐、2元用于補充奶制品、2元用于營養餐加工成本,減少學校和縣村經費負擔。同時,組織全國的營養專家對4元的營養餐進行科學給食計劃,供餐模式可以因地制宜,食堂供餐和半加工的配送供餐都能讓孩子們吃上熱飯菜。此外,還應該適當擴大受惠范圍,在農村擴大到學前教育兒童,在城鎮納入低保家庭學生。

 

 

編輯:薛鑫

關鍵詞:改善農村學生營養狀況 就餐條件 貧困地區學校食堂建設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线久久 | 在线免费国产精品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亚洲一区色77综合影院 | 在线免费亚洲天堂AV影院 |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