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本網特稿 本網特稿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全國政協委員張健呼吁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0日訊(記者 劉洋) 采訪開始,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衛計委主任張健就向記者講述這樣一個故事:湖南省衡南縣珍珠村村民黃建武的3個小孩都患有聽力障礙,多年來,為了讓孩子們接受康復治療,他四處奔走,至今已負債20多萬元。“不過這并非個案。”張健坦言,據統計,目前我國0-14歲疾病兒童約有413.8萬,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顯得尤為重要。
“通過到基層調研,我更鮮活的感受到了殘疾兒童治療康復所面臨的困難。”張健指出,我國殘疾人康復服務水平嚴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據統計,目前我國殘疾人康復服務需求為72.28%,實際只達到35.61%,不足一半;其次,政府對殘疾兒童康復救助保障水平偏低。去年,湖南約1500名腦癱兒童100天康復報銷費用人平4655元,僅占總費用的32.3%。此外,法制建設滯后。
“殘疾兒童同時具有殘疾與兒童兩個特殊屬性,對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應給予特別關愛。”為此,張健呼吁國家盡快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包括研究制定《殘疾兒童康復服務目錄》,對聽力語言障礙、腦癱、智障、孤獨癥、肢殘、視力等應該普惠又能負擔的康復項目,實行免費康復或補助,各地可結合實際,逐步擴大服務內容和年齡范圍;構建康復體系,規劃建設省、市、縣三級殘疾人康復專業機構,在定點公立醫療機構設立康復科,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設立康復室,支持殘疾人社會服務機構建設,建立規范的轉診機制,加強康復人才培養;切實加強對項目的服務質量與經費使用監管,尤其是對使用進口器材及耗材價格監管,建立健全績效考評與處罰機制。
同時,他還提出要結合我國實際,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救助機制,建議政府投入70%以上,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并隨著經濟發展逐年增加,鼓勵紅十字會、慈善協會、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等籌集善款作為補充;此外,要依據我國頒布的《殘疾人保障法》,出臺《殘疾人康復條例》,建立殘疾人基本醫保、基本康復、重大致殘疾病康復救助保障體系,并對殘疾兒童康復給予重點保障。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康復 殘疾兒童 救助